不管歷代註疏家怎樣解釋“弘毅”,怎樣解釋“任重道遠”,我個人認為,中國知識分子所傳承的文化中,其精髓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個是愛國主義,一個就是講骨氣、講氣節。換句話說,也就是在帝王將相的非正義的面前不低頭;另一方面,在外敵的斧鉞面前不低頭,“威武不能屈”。蘇武和文天祥等等一大批優秀人物就是例證。這樣一來,這兩個特點實又有非常密切的聯絡了,其關鍵還是愛國主義。
中國的知識分子有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傳統,是世界上哪一個國家也不能望其項背的。儘管眼下似乎有一點背離這個傳統的傾向,例證就是苦心孤詣千方百計地想出國,有的甚至歸化為“老外”不歸。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這隻能是暫時的現象,久則必變。就連留在外國的人,甚至歸化了的人,他們依然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依然要尋根,依然愛自己的祖國。何況出去又回來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呢?我們對這種人千萬不要“另眼相看”,也不要“刮目相看”。只要我們國家的事情辦好了,情況會大大地改變的。至於沒有出國也不想出國的知識分子佔絕對地多數。如果說他們對眼前的一切都很滿意,那不是真話。但是愛國主義在他們心靈深處已經生了根,什麼力量也拔不掉的。甚至泰山崩於前,迅雷震於頂,他們會依然熱愛我們這偉大的祖國。這一點我完全可以保證。對廣大的中國老、中、青知識分子來說,我想借用一句曾一度流行的,我似非懂又似懂的話:愛國沒商量。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滄桑閱盡話愛國(2)
我生平優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