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和左宗棠的兵部會同挑選,一定要選出真正的人才前往德國學習。
雖然因為懲治汙吏,國庫裡多出了一大筆銀子,但還不是浪費的時候。更何況這筆錢方懷還有大用。為了中法之戰,對那些頑固派官員的陳詞濫調我忍下了,對八旗子弟的腐朽他忍下了,對低效的朝廷體制他忍下了,對落後陳舊的軍事體制他也忍下了,一切只為了求穩定,為軍事讓路,用所有的力量打贏這一仗,但是有一件事是他忍不下,也不能忍的,那就是教育的改革。教育是改變國民素質的根本手段,它需要漫長的時間,
所以除了留下少部分作為軍費開支外,其他資金方懷準備全部投入教育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是哪一個時代都不會錯的至理名言。更何況這些錢都是民脂民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才是正理。只有教育搞好了,才能真正開啟民智,為國家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這幾年,方懷用從牙縫裡擠出的錢把全國各個大學建了起來,為此砍掉了宮中大部分的用度,那奢侈的滿漢全席更是一次都沒有辦。當初種下的小樹苗現在終於長成了參天大樹,各所大學培育出了大批學生,他心目中普及義務教育的計劃終於有可能實現了。
第六十一章 改革科舉
藉著大勝之機,方懷向奕忻、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提出了在各地興辦新式學堂之事。一場大勝,民心民氣都是成倍地增長,若不是方懷派兵保護,法國使館恐怕已經被砸了。這在中法之戰前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大清日報》在方懷的授意下報道了巴士海戰的全過程,這份報紙鄭觀應的報館被迫加印了三次仍迅速被兜售一空。
到了後來,這場海戰甚至被藝人編成了評書,在民間廣泛流傳,當聽到徐長順、林國祥逆襲法國艦隊,全場少有不掉淚的,而直接的結果就是報考江南海軍學院和福建船政學堂的人比報考其它大學的人要多出好幾倍。各鄉各村有個在水師當兵的都成了嶽武穆式的人物,比出個縣老爺還光榮,各家的姑娘過身的時候都要多看幾眼。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後宮系列:大清帝國(140)
如今軍機處六人不是對我馬首是瞻的奕譞、崇厚,就是屬於洋務派的奕忻、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奕忻管著總理衙門和禮部,奕譞署理刑部,李鴻章是戶部尚書,左宗棠是兵部尚書,彭玉麟是吏部尚書,崇厚是工部尚書,很多時候我乾脆繞過廷議,直接透過軍機處處理朝政和給地方督撫旨意,省得一天到晚看著朝廷裡那些昏聵的官員心裡煩。
但李鴻章等人聽我說完竟然都面有難色,方懷不禁審視自己的話,有什麼問題嗎?
“各位臣公有話請說,你們都是我大清的股肱之臣,見識經驗均遠勝於朕,朕的話有不妥之處你們只管說。”
奕忻依舊是不說話,老神在在的樣子。還是李鴻章開口道:“皇上欲倡西學,我等自是全力支援,只是要在全國各縣府興建新式學堂需皇上發詔明告天下,這必然引來許多朝中非議,而如果皇上透過軍機處行文各省,臣怕西北、西南之省不會奉詔。”
“此是為何?”
“啟稟皇上,這些省受洋人所害尚小,不明西學於我大清之利,臣以為可在一府一省先試行,見其利弊,再推而廣之。朝廷官員見於我大清有利也自無話可說。”
這時左宗棠也站出來道:“皇上讓所有適齡童子入學就讀,這男女之防也會引起朝廷非議,還需想個妥善之策。”
方懷一聽頓時一個頭兩個大,最後和他們定下先在江、浙、閩、粵四省推行,以後再逐步擴大,爭取在五年內推廣到全國。而這四省凡適齡童子必須入縣學就讀六年,否則其父母以違制關押。不過為了減小阻力,只是硬性規定了男子必須就讀,而女子則是自願就讀。
看到自己原來的計劃被七減八扣改得面目全非的樣子,方懷心中不禁升起一種無奈,在中國要想改革就是這麼難。
然而就算我進行了這麼多的妥協,這場普及義務教育的改革依然不是一帆風順,當方懷讓張之洞、劉坤一他們把新學堂建起來後,前來應聘作先生人卻是寥寥無幾,大部分大學畢業的學子竟然都被那些興辦的工廠搶了去,畢竟那些工廠優厚的薪水可不是在學堂裡當先生的那幾個錢可以比的。這樣的結果不禁讓方懷目瞪口呆,總不能讓那些工廠不準招這些學子吧,何況這些工廠能意識到知識人才的重要也是於國於民有利的事情,但自己懷普及義務教育的師資力量從哪裡來呢?方懷把自己關在書房內苦苦思索。
現在國家的情況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