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水銀治療、早期傳記作家對於他得梅毒的意見,以及從病歷明顯可以看出梅毒的發展過程,一直到逐漸精神失常。簡言之,他的論文雖然否認梅毒,卻為我們重新開啟這個問題。同樣地,諾伊邁爾的貝多芬健康摘要,雖然強烈否認梅毒,但所提供的病歷都指向梅毒。

貝多芬最後幾個月的症狀,顯然是麻痺性痴呆發作。這階段是警告梅毒的病程已經走到可怕的盡頭,個性和行為可能發生改變。不一定會痴呆,但是會出現狂喜和狂怒。麻痺性痴呆的警告期間可能持續好幾年,特徵是狂喜、極端和甚為奇怪的狀態,而且要求最完美精準,貝多芬行為上的改變與第三期梅毒初期並不相符。因為沒有證據證明貝多芬是否患有梅毒,這問題就被擱在一旁。偶爾有人寫文章駁斥一番,通常只是支離破碎考慮一些線索,因此沒有什麼新發現。不過,以19世紀醫學的觀點來看,貝多芬曾經出現許多警訊的跡象,精明的臨床梅毒專家應該會懷疑他患有此病而給予治療。

為什麼否認梅毒?概括而言,雖然貝多芬經常上妓院,但可能沒有感染梅毒,原先的診斷可能是淋病而非梅毒。早期關於感染的資料“根本是不實的耳聞”[42];lues可能是指其他性病;水銀藥膏可能是治療其他症狀(根據托馬斯·裴佛曼(Thomas G。 Palferman)所言,他認為以治療lues的處方做為梅毒的證據,是“無知和惡意傷人”'43');發燒可能只是傷寒;年長之後的各種疾病可能不相干;個性的改變只是因為年老又失聰的作曲家變得任性古怪;萎縮的聽覺神經和腦膜發炎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最後,因為沒有發生痴呆現象,所以沒有神經系統梅毒。

沒有痴呆現象,這問題值得另外討論。裴佛曼發現,反對梅毒最有力的理由,是貝多芬一生沒有出現跟這疾病相符合的症狀。這不是先天性梅毒,不是腦膜炎(漠視解剖所發現的腦膜狀況),不是脊髓癆,也不是梅毒瘤。他同時宣稱這不是麻痺性痴呆,因為“麻痺性痴呆通常在三年內死亡”,而且貝多芬沒有痴呆。“有時候古怪瘋狂,但是沒有痴呆。”'44'大家都以為麻痺性痴呆等於痴呆,這忽略了它們之間一段複雜且長的警告時期:這時候頭腦靈敏清晰,但是下一步就是痴呆。一旦轉成痴呆,麻痺性痴呆可能會在三年內致命,雖然經常不至於死亡,但這和貝多芬的案例是不相干的。

貝多芬認為自己得梅毒嗎?如果他以水銀治療lues,可能知道是為什麼。當時還不知道發瘋與麻痺和梅毒有關,但是他可能知道,貝托里尼醫生也可能知道,他的長期健康惡化就是從感染開始的。1819年,在一本對話簿中他提到一本書,叫《論各種性病的確認與治療之藝術》(On the Art of Recognizing and Curing All Forms of Venereal Disease),作者是樂古南()。貝多芬提到他無法改變的疾病,這個病逐漸將他帶入死亡。'45'他在整封信中提到,他的“疾病”顯然與耳聾有關,但因為耳聾不會引起死亡,因此致命的一定是其他疾病。

有三位值得信任的觀察者──貝托里尼、塞耶和格羅夫,他們都認為貝多芬有梅毒,並且以水銀治療,還有好幾位醫生同意。貝多芬也在信中提到跟妓女有關的疾病。他年輕時發過高燒,從此沒有完全恢復健康。威廉·奧斯勒爵士認為,這場高燒與梅毒有關。海利根斯塔特遺書洩漏出自殺的沮喪,以及等待死亡的逼近。貝多芬的後半生,生理上有許多病痛,特徵符合第二期梅毒。拉金將這些年的各種症狀摘要如下:“結腸炎、風溼病、風溼性發燒、面板異常、膿瘡、不斷感染、眼炎、動脈發炎退化”'46',這都是梅毒的症狀。第八對腦神經受損顯示梅毒惡化,造成耳聾。謠傳他晚年發瘋,同時代的人指出他個性改變、狂怒、行為古怪、思想偏執,這些都是麻痺性痴呆發作的前兆。這時候貝多芬作曲的形式和表現達到最靈敏精緻。

19世紀的醫學界都認為,貝多芬得過梅毒。儘管如此,過去30年來貝多芬的樂迷還是否認,安東·諾伊邁爾是反對最賣力的人之一。這位臨床醫生、音樂家和病理學家,於1994年斥責塞耶,說他將梅毒這“惡魔”帶入文學:“嚴肅討論貝多芬病情的醫學文獻要永久排除這論調。”'47'他還譴責雅各森醫生是“瘋狂贊同這論調的人”。諾伊邁爾抱怨說,有許多沒受過醫學訓練的人任意猜測,有時候也有著名的醫生加入,他發現布倫侯·斯普林格(Brunhold Springer)(跟塞耶一樣是律師)犯了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