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是帶有人物的照片、合影一類,但也有拍攝廠房外景的,極少是廠房內部裝置照片——大概出於技術保密、封鎖的原因,當年很多廠房瑞典人只讓參觀,不讓拍照。
這還算友好了,有些礦山就是自己人的參觀團都不讓拍照(更保密的呢?進‘門’的機會都沒有,甚至不知道某個國家在開採某種礦石。金屬資源,特別是工業中需要的重要稀有金屬,那可是貨真價實的戰略物資。)
那一堆照片中還有幾張是從廠區附件矮山丘上拍下來的大範圍照片,這部分填補了沒有航空照片的不利之處——工業委員會的同志們很有些素質:林俊知道30年代各工業強國互相派出的各類參觀團、訪問團裡,一大半是或多或少都帶著點特別目的的,樓草打兔子的事各國都在gan,可不是幾十年後林俊所知的那些打著考察、取經的名號,連個縣級政fu都一年出國旅遊幾十次的什麼狗屁考察團!
一次考察回來,外國稀罕貨帶回來不少、風景照片也不少,就是沒點實質‘性’內容:都忙著看風景和玩上了——徹底鄙視!國家的蛀蟲!
不僅僅kao照片,到過克納本鉬礦的同志們還根據各照片回憶廠區詳細布置圖,這倒不需要太‘精’密,只要大體上不出錯就行——長方形的廠區說成三角形的當然不行了。因為大部分轟炸機將地毯式轟炸礦區和在一起的選礦廠、另一部分將密集轟炸那座有‘色’金屬冶煉廠,每一個高大建築的內部到底是什麼裝置並不重要,反正都會變成一堆瓦礫和廢銅爛鐵。
至於領航需要的挪威‘精’細地圖總參情報部有,他們那裡蒐集了全世界各國發行的地圖,連軍事地圖都搞到整整一倉庫!幫助領航員確切的確定礦場的位置不是問題。
在幾名專家的幫助下,天亮時分目標區及其周圍的地形圖大功告成!
林俊沒有去茹科夫,也沒一同去空軍委員會,在克里姆林宮處理了另外一些事後,愛自己的休息室裡睡了一會。等醒來後就看到了‘波’雷寧送來的那幾大張圖紙、地圖:很詳細,克納本鉬礦懲自己想象中的礦場樣子差不多,建築物非常密集,那些傳送帶,運輸系統,礦石傳送、分選裝置高大且扎堆,怎麼看都是個密集轟炸的好目標!
‘波’雷寧忙了一個通宵,不僅僅是照顧繪製那些地圖,還在空軍委員會里連夜做出對部隊的安排、選擇和協調工作;不僅僅是要轟炸挪威的事,還有南邊——‘波’雷寧真的很忙。
看到老部下佈滿血絲的眼睛,林俊將圖紙‘交’回給他:“你該去休息會,一口吃不成胖子,能讓參謀去gan的就發給他們去做。”
‘波’雷寧搖搖頭:“大部分都分下去了,不然早趴下了。”
‘波’雷寧去調兵遣將,而那幾位同樣一夜沒睡,幫了大忙的專家同志卻都被暫時軟禁了——一週時間內同來自列寧格勒的奧卡爾柯夫同志一樣,都得在一個封閉式招待所裡好吃好喝、歇著等訊息。
大家各有工作,但除了奧卡爾柯夫外,那幾位能留在莫斯科的有‘色’金屬生產委員待著,這工作就不是少他一個人、少一天不行的那種:和絕對萬無一失的保密相比。讓他們閒一段時間是值得的。
同志們就安安心心當療養了——家裡不用擔心,他們得到的訊息會是自己這會給派到外地緊急出差去了,過個七八天就回來。
、、、、、、
‘波’雷寧選擇了塔林、派爾努、里加、尤爾馬拉、文茨皮爾斯和利耶帕亞這六座城市附件的9個機場做為此次行動的出擊基地,由瓦西里…尼古拉耶維奇…日丹諾夫空軍少將擔任這次行動的空中總指揮。
參與行動的很多機組參加過對羅馬尼亞油田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大轟炸,首席轟炸領航員也是那次行動中的重要領航員——“蘇聯英雄”、空軍少校瑪林娜…米哈伊洛夫娜…拉斯科娃,蘇聯空軍的著名‘女’領航員。
日丹諾夫將帶領彼…8轟炸機編隊,而il…4遠端轟炸機編隊的指揮官將是遠端轟炸機航空師師長瓦連京娜…斯傑潘諾芙娜…格里佐杜博娃上校,遠端奔襲經驗豐富。
隨著各部隊先後抵達預定機場,出擊時間被定在7天后:由於幾名資深領航員都認為後半夜出擊、天明時轟炸的方案最佳,編隊出擊後將進行一段時間的夜航。
拉斯科娃少校一點不擔心夜間導航的問題,只要那天挪威西南部的天氣能過得去,她就有信心將編隊準確引導至目標上空:潛艇部隊會確定那裡挪威海岸的天氣情況。轟炸高度定在3500米以保證一定的命中率,還能躲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