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約,至今所有的中國人對此依舊憤憤不 平,把這些條約一律稱之為〃不平等條約〃。分析當時所簽訂的各種條約的每一條條款,其 中最令中國人感到屈辱的,恐怕是洋人居然有權在中華帝國的領土上強行〃租借〃居住地和 洋人們在這塊土地上居然可以享有凌駕於中國人之上的種種特權。而強行要求中華帝國〃開 放通商口岸〃、〃給予貿易最惠國待遇〃以及〃制定相關的關稅制度〃等等條款,在中國人 的心目中,也統統是一種侵略行徑。 於是,〃帝國主義〃這個詞在中國出現了,而且幾乎就是登門入室的強盜、窺視和搶劫財物 的土匪、欺良害善橫行霸道的無賴的同義詞。西方的一些學者根本不承認〃帝國主義〃這個 名詞在中華帝國的存在,他們認為,西方帝國主義在中國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它是革命黨人 民族心理上的一個幻覺。儘管如此,在這個世界上,中國仍是最頻繁最刻骨最頑強地使用著 〃帝國主義〃這個詞彙的為數不多的民族和國家之一,而這些民族和國家都有這樣的歷史特 點:文明發祥絕早,民族發展歷史上幾乎沒有對外擴張的記錄,基本上以農耕為主要的生存 方式,佔絕大多數人口的平民是在幾乎不佔有生產資料的狀態下生活的;統治者的基數很小 ,從平民到集權專制的統治者之間,幾乎沒有過渡的社會階層。 公元1500年前後,相對於中國是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間,西方開始了海外冒險和殖民擴張 。隨著跨越大西洋的貿易的展開,世界範圍內的財富流入歐洲,這些財富培養起來的是一個 新興的階層,這就是暴富起來之後敢於與長期佔統治地位的王室、教士和貴族階層抗衡的市 民 階層。社會財富的膨脹為這個階層帶來了相應的政治要求,近代民主和民權的觀念隨之在西 方產生,歐洲各國相繼爆發了由市民階層為主力軍的資產階級革命,市場經濟的直接利益獲 得者透過革命建立起以擴大再生產和賺取利潤為目的、以全球擴張為需求的資本主義社會體 制。原始積累的完成和殖民擴張的成功使資金加上市場都已萬事俱備,於是更新技術的要求 成為當務之急,歐洲的工業革命應運而生。從古怪的機器裡噴出的大團大團的蒸汽給這個世 界帶來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歐洲近代政治制度和近代工業的誕生成為資產階級的雙重武 裝。 具有雙重武裝優勢的西方,繼續市場的擴張是必須的。 19世紀中葉,西方的擴張觸角越過馬六甲海峽,進入遠東。 中華帝國,這個平靜了數千年的國度,它的痛苦由此開始了。 1831年,在廣州的英國商人寫信給英國皇帝,提出儘快開啟中國市場的要求,辦法是: 〃用一支武裝力量便可以輕而易舉地封閉中國的全部沿海貿易〃。而早在1660年,法國 就在中華帝國內設立了名為〃中國公司〃的貿易據點。當英、法等國的商品在中國銷路不暢 的時候,美國在中國銷售的商品似乎更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其中大部分商品至今還是中國 人喜歡的東西:可以提高情緒的北美西洋參、顯示風度和富貴的珍貴動物毛皮以及中國人日 常生活絕對離不開的廉價棉花。巨大的經濟利潤和世界政治的需要使美國政府聲言:〃中國 是一個不可限量的銷售市場。〃 中華帝國長期自給自足的經濟〃對大工業產品進行了最頑固的抵抗〃。據史料記載,早期的 中國對外貿易一直處於順差狀態。僅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前,英國平均每年從中國廣州運 出茶葉近26萬擔,生絲8000擔,而英國人卻苦於沒有什麼對路的商品和中國人進行交 換。英國商人說他們的毛織品是〃一種非常難賣的商品〃,而印花洋布〃往往要虧本60% 才能出手〃,可見〃銷售英國商品的時代還沒有到來〃。這一切的根源是中華帝國的社 會結構不適合資本主義的擴張需求;而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講,打不開世界市場就無異等待 死亡。能使一個封閉的國家的社會結構發生動搖的辦法並非戰爭,而只能是這個國家市場的 開放。於是,西方各國都在如何開啟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上頗費心思:既然一般的商品打不 開中國市場,中國人沒有外國商品照樣能夠生存下去,那麼就必須出現一種特殊的商品,這 是開啟中華帝國堅固堡壘的最後的武器了……洋人選擇了鴉片。 把毒品當做商品向中華帝國大量傾銷的國家,包括俄國和美國,而其中傾銷數量最大的是英 國。從18世紀70年代開始,英國人開始向中國輸入鴉片,從最初的每年1000箱迅速 增加到4萬箱,每箱100~120斤的鴉片價格在400~800銀元之間。於是到了1 838年,在中國和英國的貿易中,中國逆差達250萬英鎊,在英國向中國出口的價值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