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在中國土 地上整整存在了八個年頭。 這八年,正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最屈辱的時期。 一切是由駐守香港的英國陸軍上校哈彌爾頓·鮑爾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一天開始的。 1898年12月,哈彌爾頓上校得到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的正式指令,委派他以指揮官的 名義前往位於中國北方的一塊和香港一樣飄揚著英國國旗的土地上,組建一支至少他認為具 有歷史意義的軍隊。根據組建程式,他必須在香港首先招募一些既懂得英語同時也懂得漢語 的中國人,充當翻譯和傳達戰鬥指令的號手。於是,上校剛出了香港總督府的大門,便迫不 及待地招募了###新兵,他首先需要的是能夠為他服務的勤務員,於是,這###青 年成為中國軍團最早計程車兵。 接著,副指揮官布魯斯少校很快前來報到,他帶來了他的副官、四名英國連級軍官和從皇家 步兵團抽調來的六名士官。沒過幾天,更多的英國軍官和招募的翻譯員相繼到達。 除了在香港招募的那些在廣東和香港長大的會講英語的中國人之外,所有早期在中國軍團工 作的英國軍官們都格外興奮。這不僅僅因為他們聽說過位於中國北方的那個叫做威海衛的英 國租界風景如畫,氣候極其〃適合英國人的生活習慣〃,那裡的英國人的日子都過得〃愜意 和美妙〃;更重要的是,他們都知道組建中國軍團這件事一開始就是一個陰謀,作為軍人, 沒有比去執行一個陰謀更刺激的事情了。 威海衛,19世紀末絕大多數英國人聞所未聞的一個位於世界遠東的荒涼海角。它在中國東 海岸的山東省境內,瀕臨黃海,狹長的海岸加上沿岸的十幾個島嶼,全部面積285平方英 裡,人口12�8萬人。居住在那裡的世代從事打魚和農耕的中國人對英國人的認識比絕大 多數英國人對中國人的認識更加模糊。生活在威海衛的中國人也許在他們的前輩那裡聽說過 關於英國人的隻言片語,因為80多年前一個夏天,即1816年8月27日的一個海空晴 朗的早晨,這裡的海岸曾經停泊過兩隻飄著英國國旗的船隻。老人們說,從船上下來的洋人 沒做什麼,只是在海岸上轉了轉,向陸地上望了望,撿了幾塊石頭或者幾個貝殼,就走了。 英國海軍史中有海軍上尉巴塞爾·赫爾的過於簡單的航行記錄:〃不列顛海軍的護衛艦'阿 爾塞斯特'號在'里拉'號帆船的陪同下,勘察了神秘的朝鮮海岸之後,從白河口沿著中國 山東省北部的海岸向東航行。〃除此之外,便是幾條關於這片海岸的風和氣候的簡單資料和 〃陸地上的崖石都是淺黃色的長石、白色的石英石和黑色的雲母〃之類的如同表述一幅風景 畫一樣的抽象描寫。面對這塊東方大陸的神秘海角,赫爾上尉的航行記錄中沒有對如果開拓 這一海外殖民地,不列顛帝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將有如何的前景的任何渴望……八十多年 前的英國水兵們還沒有足夠的想像力來預測這塊陌生的土地上將來有一天會高高飄揚起英國 國旗。《龍獅共存威海衛》,裡傑那爾德·莊士敦著。前言。&nbsp&nbsp

中國軍團(2)

在中國,沿著海岸,尤其是北方海岸,叫做〃衛〃的地名很多。〃衛〃在漢語中是〃要塞〃 的意思。明成祖三十一年,即1398年,這個瀕臨黃海與旅順港隔海相望的海角開始設衛 ,也就是說,當1816年英國水兵在這裡登陸時,他們所踏上的這塊海角實際上是中國海 防系統中的一個前沿哨所……雖然在赫爾上尉的航海記錄中並沒有發現中國海防人員對異國 船隻登陸的任何反應。清代,這裡的〃衛〃曾經經歷過幾次大規模的擴建,尤其是晚清,以 朝廷重臣李鴻章為代表的圖強派,多次上奏朝廷並且獲得大量撥款,這裡終被修建成中國北 方海岸的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並同時成為中華帝國的一個巨大的海軍基地。 但是,〃衛〃並沒有給這個帝國帶來安全。 甲午戰爭中,隨著帝國海軍將領丁汝昌的自殺,北洋艦隊全軍覆滅,威海衛升起了日本國旗 。北洋艦隊號稱是中國海防的最後防線,所以,中國國門洞開。 1898年,德國強佔中國山東膠州灣,與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俄國強行租界旅 順港,簽訂《旅大租地條約》;接著,中法《廣州灣租界條約》簽訂。 在這個列強瓜分中國領土的瘋狂時刻,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開始感到不安。他認為,儘管英 國人已經和大清帝國簽訂了《續緬甸條約附款》,但由於俄國人佔領了旅順,德國人佔領了 膠州灣,法國人佔領了廣州,而在中國的海岸上,英國人沒有任何一個海港,因此,這樣一 種現實對英國在華北的利益構成了極大威脅。於是,英政府正式向清政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