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其頸部和手 腕處收得很緊,同樣布料的暗藍色的寬鬆褲自小腿至腳腕被藍色的綁腿布帶纏繞。紅色的背 帶和紅寬腰帶。腳上是白色的襪子和中國式的黑色布鞋。他們手中拿的是清一色的馬丁尼- 亨利式來復槍,胸前掛有五個子彈袋,固定子彈袋的三條窄帶由結實的棕色皮革製成。袖章 是紅底金色。頭戴低頂的寬邊草帽,其形狀類似於英國海軍戴的〃Sennet〃帽,只是這種 英式帽子戴在這群年輕人的頭上時其頂部微微聳起,因為他們人人都有的那條長長的髮辮被 摺疊起來藏在了帽子下。衝擊的時候,他們發出的短促低沉的〃殺!殺〃之聲,令聯軍的 其他部隊聽起來十分古怪,而中國人聽起來卻是那麼的熟悉。 這支隸屬於英軍的部隊,除了軍官之外,全部是中國人。 確鑿的史料證明,在對天津城發起最後總攻的時候,在最前面衝鋒陷陣的,是一支由英國軍 官指揮由中國青年組成的特殊部隊。 也就是說,1900年7月13日,那些在天津城牆上拼死抵抗的清軍官兵和義和團的農民 ,至少在一個方向上,他們兇悍的對手是一群與他們同宗同祖的同胞。 對於百年前直至今天的中國人,曾經發生在天津城下的歷史一幕,無論如何讓人難以置信乃 至驚駭不安。 上溯百年的中國歷史,無論敘述歷史的人從什麼樣的角度和立場出發,發生在天津城牆下的 歷史那一幕都沒有被用任何方式……哪怕是暗示……加以記載與評說。或者,這段歷史的有 關檔案隨著洋人們的殖民勢力退出這塊東方大陸而隨之消失?或者,中國方面掌握了有關這 段歷史的片段但因為種種原因而嚴封密鎖?或者,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無論是英國人還是中 國人,都認為這段歷史雖然存在但是沒有公開、評價和探究的必要? 可是,無論怎樣,百年前,那一群服裝奇異的〃中國軍人〃確實活生生地存在過。 這確實是一段真實的歷史。 這支奇特的部隊就是在英國近代軍史上被明確記載的〃中國軍團〃。 〃毫無疑問,中國軍團光榮地成為參加最後攻擊並佔領天津城的英國軍隊的惟一代表。〃… …曾任這支英國部隊的下層軍官的巴恩斯在其回憶錄中說到道。《在華勇營服役期 間……中國第一軍團於1900年3月~10月在華北地區的作戰史》,中文譯名又稱《與 中國軍團在一起的活躍日子》,巴恩斯著,1902年,倫敦。 〃無論將來如何,談及中國軍團的積極戰鬥精神時,他們當然會擁有勇敢無畏的口碑。〃… …《泰晤士報》的一位記者如此評論。同上。 這位記者說此話的時候是1902年。聯軍在攻陷大清的都城北京之後,已經如願以償地用 條約的形式得到了他們各自希望得到的所有利益,帝國朝廷在經過艱辛的逃亡之後已經順利 回到北京,各國使節已經被邀請到皇宮之內歡聚一堂,這個帝國的極度屈辱的時刻彷彿已經 成為過去……但是,這位英國記者在評論中國軍團的時候,心情依舊極其複雜,因為無論身 為哪一個種族,作為思維和情感都正常的人,對當時在中國土地上竟然存在這樣一支奇特的 軍隊都會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茫然,並且可以預感到,未來的歷史對此的評價將會痛苦與難 堪。 同樣在1902年,英軍軍官巴恩斯在寫其回憶錄時,顯然已經聽到了對這段史實的各種詰 問。其時,中國軍團仍然在中國的土地上執行著英軍賦予它的各項任務。因此,他在回憶錄 的前言中如此艱難地說道:〃儘管一個軍團在其剛剛成立之時,背叛自己的同胞、皇帝及本 國軍隊,在異國官員的指揮下,為異國的事業而戰,但他們毫不遜色地承擔了自己的義務, 不應該再受到詆譭。〃並且,巴恩斯一再宣稱自己之所以歌頌這支〃勇敢的軍隊〃,不但事 實是〃絕對客觀公正的〃,而且歌頌和記錄美好真實的事物,一直是他〃追求的美德〃。 《在華勇營服役期 間……中國第一軍團於1900年3月~10月在華北地區的作戰史》,中文譯名又稱《與 中國軍團在一起的活躍日子》,巴恩斯著,1902年,倫敦。 問題是,什麼是世間的〃公正〃與〃美德〃? 在19世紀末中華帝國那段驚慌失措的日子裡,英國人……皇室成員、租界裡的文職和武職 人員、皇家海軍統帥以及指揮中國軍團的英國下層軍官,與中國人……皇城中的統治者、滿 漢官員、滿腹經綸的讀書人和地方士紳、在嚴重的水旱災害和官場腐敗下掙扎生存的中國百 姓以及那些甚至不識字的穿著奇異軍裝的中國青年,應該具備怎樣的前提與資格才能辯明這 兩個具有浪漫色彩和理性光澤的詞彙? 中國軍團,1898年組建,至1906年因為軍紀、經費和兵源等問題而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