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危險。且既殺死使臣數 人,亦不足以顯揚國威,徒費力氣,毫無益處。〃《景善日記》1900年農曆五月二 十四日。 榮祿退出後,啟秀從靴子中取出擬好的宣戰詔書的草稿呈給慈禧,慈禧表示很合她的意思, 言〃好〃。然後,慈禧又問諸位大臣的意見如何,大臣〃皆主張決裂〃。 慈禧然後召見了帝國政府各部、滿族貴族等官員。王公有:慶親王、莊親王、肅親王、恭王 、醇王、端王等;貝勒有:載濂、載瀅、載瀾等,軍機大臣、六部的滿漢尚書、九卿、內務 府大臣、各旗都統也都參加了召見。 光緒皇帝走在被召見的官員隊伍的最前面,他〃面色蒼白,入坐之時,戰慄不已〃。 面對大清帝國所有軍政官員和滿族貴族,慈禧開始解釋國家為什麼要與洋人宣佈開戰,其中 心意思是,洋人欺辱帝國已到了朝廷不能容忍的地步。皇帝都承認自己沒有管理國家的能力 了,洋人們還有什麼道理來干預?洋人的照會實在是對帝國國家權力的凌辱!今日帝國臣民 理當合力同心,奮勉殺敵,以報國家,永杜外人欺侮。康熙皇帝應許洋人自由進入中國傳教 ,此舉過於仁厚,成為後來帝國憂患的根源。洋人自恃兵力強大而肆無忌憚,前日天津法國 領事居然索要大沽炮臺,無禮到了至極的地步。帝國數千萬之義和拳民,皆已奮起效衛國家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走得太容易了。那時若有一得力之軍,截而殺之,帝國實可轉敗為勝 。但至今日,帝國雪恥的時候終於到了! 如此朗朗的強硬之音,迴響在勤政殿的殿堂之內,帝國的官員無不肅穆。 慈禧問身邊的皇帝:〃帝意如何?〃 光緒皇帝〃遲疑良久〃才說:〃此乃大事,不敢做主,請太后決斷。〃 軍機大臣趙舒翹上奏:請發上諭,將內地洋人一律殺光,〃以免其為外國間諜洩露國內之事 〃。 慈禧說:〃明白通知各使,有願今晚離京者,即由榮祿送至天津。〃 最後,慈禧令:一、準備祭祀太廟;二、將《宣戰詔書》傳給各省。 召見結束。 至此,中華帝國對各國宣戰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 除了口號、決心和對勝利的展望之外,帝國沒有對軍事問題做出任何部署。 這一天,北京城內還發生了兩件關於洋人的事:一、清軍在街上抓了個洋人,〃以刀向之, 洋人口中咭咭呱呱,不知所說何語〃,帶到莊王府邸之後,立即砍了頭,此頭懸掛在東華門 上,可謂真正的〃敵首懸於國門〃。二、根據端郡王的命令,被殺的德國公使克林德的屍體 ,〃戮其屍,懸於東安門〃,但是,被太常寺卿袁昶把屍體〃搶走〃了,並且〃已經棺殮 〃。有人大罵袁昶,袁昶說:〃吾在總理衙門,親認德使,不忍其暴屍於外。〃並且引出中 國經典中的一句話:人皆有不忍之心。《景善日記》1900年農曆五月二十六日。 第二天,慈禧從頤和園回到紫禁城,沿途由義和團護送保駕。慈禧對此頗為感動,她對載漪 說:〃洋人命該絕矣!〃 感動的心情還未平復,慈禧接到了南方官員張之洞、劉坤一的電報。張之洞在電報中說,〃 臣等隨時聽候朝命,帶兵北上禦敵。〃而劉坤一在電報中卻極力主張圍剿義和團,並且聲稱 :〃苟御外侮,則臣當立即帶兵北上;若屠使館孤立之數洋人,則不願以堂堂中國之兵隊做 此用也〃。同上。 正是這一天,榮祿,這個帝國最難以捉摸的官員,給南方各封疆大臣發了一封電報。這是一 封口氣和觀點都萬分奇怪的電報,因為榮祿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最堅決的〃反戰派〃。 電報原文同樣出自《景善日記》: 尊電敬悉。以一弱國而抵十數強國,危亡立見。兩國相戰,不罪使臣,自古皆然。祖宗創業 艱難,一旦為邪臣所惑,輕於一擲可乎?此均不待智者而後知也!上自九重,下至臣庶,均 以受外欺凌至於極處。今既出此,義和團竟以天之所使為詞,區區力陳利害,不能挽回一二 。因病不能轉動,假內上奏片七次,無以免。力疾出陣,勢尤難挽。至諸王、貝勒、群臣、 內侍,皆眾口一詞,諒亦有所聞,不敢贅述也。且兩宮諸邸左右,半系拳會中人,滿漢各營 卒中,亦居大半。都中數萬,來去如蝗,萬難收拾。雖兩宮聖明在上,亦難狃眾。天實為之 ,謂之何哉!嗣再竭力設法轉圜,以圖萬一之計。始定再總署會晤,亦可稍有轉機,而是日 又為虎神營兵將德國使臣擊斃。從此事局又變,種種情形,千回萬轉,至難盡述。慶邸仁和 ,尚有同心,然亦無濟於事。區區一死不足惜,是為萬世罪人,此心惟天可表。慟慟!本朝 深恩厚澤,惟有仰列聖在天之靈耳。時局至此,無可如何,沿江沿海,勢必戒嚴,尚希密為 佈置,各盡全力。祿泣電覆。《景善日記》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