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孫逸仙先生》,第一分冊下,第258頁。 李鴻章立即向慈禧發電,重申了赫德的意見,特別強調如果不停止排外行動,〃大清帝國可 能滅亡〃的觀點。 事實證明,李鴻章的告誡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孫中山不瞭解帝國的官員,至少不了解李鴻章。這個城府極深的帝國大員,即使有巨大的政 治野心,也不會與革命黨人合作。他不對革命黨人採取抓捕是他的油滑所致。 幾天之後,帝國的局勢急轉直下,已經到達南中國海岸的孫中山不敢貿然上岸,他的革命行 動又一次擱淺了。 1900年6月10日,這是一個頭緒繁多混亂不堪的日子。 這天,當載有顛覆帝國政權企圖的革命者孫中山的輪船向中國海岸方向行駛的時候,在各國 駐京公使的強烈請求下,由各國軍隊組成的聯軍增援部隊也從天津出發了,目的地是帝國的 都城北京。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吶喊衝出青紗帳(1)
就在慈禧太后被〃迎神〃的百姓吵醒而大發脾氣的時候,在遙遠的另一個大洋的岸邊,英國 海軍部的值班軍官也被人叫醒了,他看見了一份英國駐華艦隊海軍中將西摩爾發自中國天津 大沽口的電報,內容是:我率領全部可以使用計程車兵立即登陸,並已要求各國軍隊合作。 6月10日凌晨,各國聯軍開始的在中國海岸登陸的行動是以英國人為首領的。 英國,最早入侵中華帝國的國家,19世紀以來一直以列強之首自居。儘管他們知道這個地 位正在受到各國的嚴峻挑戰,但是,在地球的東方的這一危機時刻,英國人還是找到了〃統 帥〃的感覺。 昨天晚上,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得到了一份〃可靠的情報〃,情報表明,中華帝國實際掌握 國家權力的慈禧太后已經決定向所有的外國人發難,並且開始了把京城內的外國人驅除出去 的行動,這個行動的證據是:甘軍董福祥的軍隊已經奉命做好了進攻使館的軍事準備。 半個小時之後,竇納樂給西摩爾發出電報: 北京局勢正在每時每刻地變得更加嚴重,必須派部隊登陸,並且為立即進軍北京做出一切安 排。(英)薩維奇·蘭德爾:《中國與聯軍》。 深夜,駐天津的各國領事召開緊急會議,共同討論增援北京的問題。會議毫無例外地變成了 一次勾心鬥角的爭吵。英、日、意、奧、美五國同意立即派遣軍隊增援北京,俄國和法國反 對。俄國人反對的原因很簡單:俄國軍隊正在從旅順口向大沽口調動的途中,如果立即增援 北京,俄國從兵力上講,成不了聯軍的主力。正在爭吵,英國公使竇納樂的電報又到了: 情況萬分緊急,若再不準備火速進發北京,一切就會太遲了。同上。 這封電報的到來終於使各國的爭吵安靜了下來,洋人決定立即登陸。 兩個小時之後,天津大沽口外各國的軍艦升火起錨。 6月10日凌晨4時,聯軍在塘沽登陸。 從上午9時30分起,每隔兩個小時,便有一列運載著聯軍官兵的火車開出天津站駛往帝國的 都城北京。 增援北京的各國聯軍共有官兵2053名,他們是:英軍915名,德軍450名,俄軍3 13名,法軍158名,美軍100名,日軍52名,意軍40名,奧軍25名。 英軍是主力,因此,這支聯軍的統帥當然是英國皇家海軍西摩爾中將。 英國人的目的暫時得到了滿足。 俄國人心裡仍不舒服。他們認為,各國軍隊除了共同的目的之外,〃都有個小算盤〃。俄軍 上校沃佳克對記者說:〃英國人大概想搞什麼名堂。昨天英國領事答應我說,英國派去北京 的軍隊,人數將與其他各國的軍隊相等。可是你看,這些英國人的帽子多得數不清。他們說 他們派出的軍隊人數不會多於300人,而他們卻悄悄爬上900多人。我必須向俄國的軍 艦上再要這麼多人。〃 至少是在6月10日這一天,向北京增援的聯軍沒有受到任何阻擊。運載聯軍官兵的火車看 上去竟像是一列列觀光火車。每列火車由八節客車、三節敞篷車和一節裝有鐵軌和枕木的貨 車組成。最前面的一節敞篷車上架著大炮和機槍。車上的各國官兵分開乘坐,各式各樣顏色 不一的軍裝令火車看上去像遊行狂歡的彩車。從軍帽上看區別最明顯:英國和法國官兵戴的 是白色軟木遮陽帽。日本人的帽子幾乎沒有帽簷,小小地箍在頭上,東方式黃色的臉令人看 上去總是有一種猥瑣的表情。德國人的帽子是褐色的,有一部分官兵戴的是鋼盔,德式鋼盔 最明顯的標誌是鋼盔頂部那明晃晃的一根尖刺。義大利官兵的帽子上裝飾著羽毛,隨風飄蕩 。美國人的軍帽戴得隨便,歪著,遮著一隻耳朵,給人一種嘻嘻哈哈的感覺。 這是一支沒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