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大一箇中國的財政、民政、刑法,更不必說軍隊了。

4、一旦官僚機構發達起來,任何軍事技術的引用,都不會引起什麼社會改革了。戰國時代,戰車顯然被騎兵代替了,馬鐙的應用,相信也不會很晚。即使李廣時代還不知道馬鐙,也許此後不久就用上馬鐙了。但是既然有強大的官僚機構,那麼:

(1)有王家手工業提供武器、甲冑和馬具;

(2)有王家的馬政提供馬匹;

(3)有集中的“後勤”提供其他一切軍需品。

因而,騎士制度永遠也發展不起來。所以,中國有騎兵,沒有騎士軍。中國的軍隊,從來都是群眾軍隊。中國的群眾軍隊,還打敗過柺子馬呢!

〔評註7〕

封建關係,並不限於“授士”和“效忠”兩者,也就是說,並不限於騎士有權利和義務這兩個方面。這種權利和義務,還成為關係兩方面都必須信守的契約,並不僅僅是受封者對授封者因其授土而負有義務。

這就是說,除騎士不盡義務不得享受權利而外,還有:王侯超額索取,騎士可以反抗。這就是英國大憲章(Magna Charta)的來歷,也是英、法等國議會的實際起源。

若上面對下面的權利是絕對的,不可反抗的,那就是絕對君權,就是專制主義,就不是封建制度了。

其所以如此,我猜測:(1)有羅馬法的契約——權利義務的傳統觀念的影響;(2)和世俗權威相併行的,還有一個宗教權威,所以,即使是強大的王侯,要像春秋戰國那樣兼併,吃掉屬下,把它“郡縣化”,會招致他對付不了的反抗。因為反抗不僅會來自被兼併者,宗教權威也會反對他,這是他受不了的。

十六世紀以後,西方有過開明專制主義時期,它為英法大革命準備了條件。值得注意的是:

(1)王權和城市同盟,才反對得了封建諸侯的分散主義;

(2)開明專制主義和宗教改革幾乎是同時期的。

唯有把宗教權威的偶像打翻在地,才建立得起世俗的專制主義來。

新教是個人主義的、原旨主義的,這才能建立起集中的(非封建的)民族國家。

西方史的過程,看來比中國要複雜一些。也許這是因為我們不熟悉;也可以猜測,西方人會認為我們的歷史複雜和不可理解。

〔評註8〕

這說的是查理曼大帝的神聖羅馬帝國的消失。它確實不是被打敗消滅的,它是消失的,是愈來愈分裂為一小片一小片的封建單位。所以,馬克思說過,10世紀的原則是鄉村。那時,西歐還有一箇中心,教皇。那時,騎士的世俗文化和教會的教士文化同時存在的現象愈來愈顯著。那時,威尼斯“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還存在;不久,北歐的漢薩同盟和星羅棋佈的西歐的城市也逐漸興起了。

必須注意,西歐和日本的封建制度,它的土地關係,一切法制,以及它的文明,單單生產力是不足以解釋它的,形成這種制度的直接根據是兵制;生產力因素,透過兵制而起作用。

於是,我們看到,相同的生產力,因為兵制不同,而有西歐的封建制和中國的專制主義。

兵制本身是一種上層建築。不同的兵制,不僅取決於生產力水平,也取決於政制和意識形態。中國和西歐,在面臨足以建立騎兵的新技術的時候,兵制一生產關係的反應之所以截然不同,是因為它們的政制和意識形態是不同的。

這種不同的反應,在西歐,同樣在中國,對歷史的影響,都延續達千年之久。

〔評註9〕

日本史有一個特點:它的封建化也始於兵農分離。可惜找不到足夠的文獻,無法瞭解其詳細的過程。

日本,在我們的隋唐時代建立起來了中國式的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國家。井上清把它稱為“古代國家”。這顯然是為了和其後的逐漸發展起來的政制相對照。那種政制是:天皇無實權,幕府成為封建諸藩的領袖,執掌全國政權,全國相當徹底的封建化,而這個封建制度的底層,也是和農民分離的、其身份為世襲的、帶刀的、由農民養活的武士。而且“武士道”,即使在明治維新以後,還實際上支配日本政治直到1945年。

〔評註10〕

騎士精神,我不知道誰作過系統的分析。據我讀史讀小說的初步瞭解,它包括:

1、忠誠。所謂受誓約束縛。但也僅限於誓約,而不是無條件的忠誠,不是所謂“君命不可違”,“君,天也,天不可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