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精英(9)
什麼是蘇聯體制
蘇聯實行的是什麼樣的社會制度?是社會主義,還是某種其他的東西?許多年來,這一問題引發了許多爭論,產生了無數的文獻。當然,至少在戈爾巴喬夫之前,蘇聯領導層及其擁護者總是聲稱,這一制度不管如何不完善,總是馬克思社會主義學說的體現。他們認為,蘇聯是工人的國家,共產黨只不過是工人階級的代表,負責解釋和執行工人階級的意願。他們把國家財產看成是人民的財產,把經濟計劃看成是人民處理經濟事務的手段。
這種觀點與蘇聯的現實相沖突。顯然,不管是工人階級,還是蘇聯人民,總體上並沒有掌握蘇聯體制。權力滯留於黨—國制度的最高層。從擬訂經濟計劃,直到做個人生意,工人們都無權制定涉及該制度應如何執行的經濟決策。
蘇聯體制和資本主義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它在表面上和資本主義一樣,工人從事生產性勞動,他們像在資本主義制度中一樣,也掙工資。但是,資本主義的許多典型特徵,特別是單個資本所有者之間在市場上競相出售產品的競爭,在蘇聯體制中是完全不存在的。資本主義的效率和動力,恰恰來自這種競爭,但正如上述,這在蘇聯體制中只是一個更為消極的因素。雖然蘇聯體制帶來了高速度的資本積累,但這應歸功於來自上層的政治命令,而非競爭的壓力。
理解蘇聯體制的最好方式,是把它理解為一種混合的制度,它具有許多社會主義因素,但也有許多非社會主義的因素。“國家社會主義”一詞,也許最能把握其精髓,因為國家的角色和本質,代表了蘇聯體制最重要的非社會主義特徵。
儘管存在工人階級在蘇聯體制中並沒有真正支配其經濟和政治命運這一事實,但這一制度確實具有某些典型的社會主義特徵。其中之一,就是國家(和集體)對全部生產資料在實質上的所有,這意味著任何一個階級都不能僅僅憑藉財產權就獲得收入。在蘇聯體制中,合法的收入只來自工作。蘇聯體制是歷史上第一個致力於建立企業非資本家所有的現代工業社會制度。
透過計劃手段調節經濟,是該制度中另一個社會主義因素,計劃確實帶來了某種經濟效益,這和社會主義者的期望相符合,它們包括不再有周期性的衰退或蕭條,經濟增長十分迅猛(我們將在下一章對此詳加探究)。由於企業之間不再有競爭,在諸如技術資訊共享和管理方法共享之類的合作方面,其範圍之廣泛,是資本主義制度望塵莫及的。是經濟計劃,而不是對利潤的追求,推動著生產。雖然是上級政治機關的需要決定著計劃的內容,但它無論如何都是一種“為使用而生產”的形式,而不是為利潤而生產的形式。
由經濟計劃所帶來的充分就業,是該制度的另一個社會主義特徵。自30年代早期之後,蘇聯實際上就不再有大量的失業了。相反,卻全面出現了典型的勞動力短缺現象。在蘇聯體制中,不僅找工作很容易,而且一旦工作,就會有高度的保障。工人很少被解僱或開除。這不僅意味著工人有很高的個人收入保障,而且意味著一旦斯大林恐怖時代結束,工人對工作就會享有極高的非正式選擇權。在名義上,企業管理者擁有巨大的權力,但在實際上,由於勞動力短缺,歷來就幾乎沒有解僱過工人,因此管理者不得不考慮工人的要求。這導致了比資本主義企業裡更小的工作強度,上級經濟計劃者經常抱怨說,他們沒有足夠的權力去迫使工人更賣力地工作。
提供給大眾的公共服務範圍廣泛,這是蘇聯體制的另一個社會主義特徵。它們包括免費教育(直到給予有資格的人們以高等教育)、收費極低的兒童保育、租金極低的住房、便宜的休閒度假、免費醫療、穩定的養老金等。在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中,例如在瑞典和挪威,當權的各個社會民主黨,雖然並未觸動這些社會的資本主義基礎,但也已制定了同樣的給予勞動者公共福利的施政綱領。然而,在這些社會民主的福利國家中,資本家所資助的保守政黨由於受到來自國際競爭的壓力,不斷要求解除或壓縮社會福利。在蘇聯體制中,並不存在這種挑戰社會福利的呼聲,擬定的綱領也不會遭到削減,而這在資本主義福利國家中卻是週期性的遭遇。。 最好的txt下載網
黨—國精英(10)
雖然我們不應該根據一種社會制度的官方意識形態及其純粹的形式來評判它的本質,但蘇聯體制的官方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確實起著一定的作用。由於蘇維埃國家被認為是工人的國家,因此各級蘇維埃都有一些不可小視的工人(和農民)代表——這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