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③由於山楂的質量不好,打出來的果漿的顏色發黃,所以還要對果漿的顏色進行特殊的處理,要加入山梨酸鉀和檸檬黃。

④在果丹皮的烤制車間,工人將果汁敷在汙漬斑斑的玻璃片上,送到烤架上去烘烤。另一名工人用刀片把已烤好的果丹皮從玻璃板上颳了下來。

⑤別看原料不好、衛生不怎麼樣,卻照樣能做出又好看又好吃的山楂果脯來。那麼訣竅究竟在哪兒呢?這是因為工人把一大袋子的白色粉末焦亞硫酸鈉,倒進鍋裡,鍋裡立即泛起了白沫。焦亞硫酸鈉是讓果脯透亮的漂白劑。

⑥鍋裡又被加進了一些白色的粉末,這是防腐劑苯甲酸鈉。

⑦這些廠家生產出來的成品果丹皮的外包裝上,註明使用的大都是白砂糖,但是為了降低成本,工廠裡大都用糖稀和甜蜜素代替白砂糖。

⑧在熬製糖稀的過程中,全部使用氯化鈣對糖稀與玉米粉進行分離。

⑨加工出來的果丹皮,一旦被包上漂亮的包裝就可以出廠銷售了。

⑩這些產品不是在地攤上賣,而是在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各地的大超市銷售,而且被冠以名牌產品。

這是豬食,還要給人吃?可能豬都不吃,然而許多人要吃果丹皮、山楂卷、山楂糕。

(九)鹽製品:如鹹菜、鹹肉、鹹魚。

有些人,不愛吃新鮮蔬菜,而是喜歡將菜醃後再吃。這是一種很不好的飲食習慣。人體需要的維生素C,主要是靠新鮮蔬菜。而菜在醃製中,大量維生素C會遭到破壞,因而鹹菜的營養價值遠比鮮菜要低。更嚴重的是,鹹菜中含有較多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在胃內的酸性環境中,會與仲胺類物質結合而生成一種強烈的有害物質亞硝胺。據有關部門調查發現,我國有些地區食道癌、胃癌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可能就是由於當地居民有長期吃鹹菜的習慣。

許多超市賣的工廠製作的鹹菜,是如此醃製的:

①加工醃製點均無申領衛生許可證,產品未經檢驗。

②加工人員不懂醃菜常識。

③選用的蔬菜基本都是劣等的。

④醃菜的容器很骯髒。

⑤使用了不衛生的水。

⑥使用了工業鹽。

加工食品20類,它們都是有害的(4)

⑦使用了冰醋酸作為酸味劑。

⑧使用了甜蜜素作為甜味劑。

⑨使用了化學色素作為醬黃瓜的綠色素。

⑩使用了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

因此我國才出現了四川毒泡菜事件。

(十)烤製品:如糕點、月餅。

據說,月餅在古代就有了,這是中國人為了慶祝農業豐收,而製作的烤餅。中國唐朝乾符皇帝李儇在中秋節日,命令御廚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就使得月餅的身價倍增。到了宋朝,月餅的製作方法更加精緻。宋朝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人們開始把它當做節日食品,用它贈送親友。到了元朝,由於蒙族統治者懼怕漢族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蒙族士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因此漢族忍無可忍,於是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裡放了一張紙,紙上寫著誓言,以此互相號召反抗蒙族統治者。這無疑是漢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

傳統做月餅的方法如下:

①將4份麵粉、1份糖漿、4份食用鹼水、1份植物油一點點地融合,和成麵糰。

②把和好的麵糰揪成大小相同的小麵糰,並擀成一個個薄餅待用。

③把綠豆煮熟,加入白糖,用鏟子去搗爛,這就是綠豆沙。

④把綠豆沙捏成小圓餅,包入鴨蛋黃,裹緊成餡團。

⑤將餡團包入擀好的薄餅內,揉成面球。。

⑥準備一個木製的模具,放入少許乾麵粉,將包好餡的面球放入模具中,壓緊、壓平。然後再將麵餅叩出。

⑦用雞蛋調出蛋汁待用。

⑧把麵餅放入烤盤內,用毛刷刷上一層調好的蛋汁再放入烤箱。

⑨烤箱的溫度為180度,約烤20分鐘左右,中間要取出一次,再刷一遍蛋汁。

⑩烤好的麵餅就叫綠豆沙月餅。一塊月餅只賣幾角錢。

然而如今做月餅已經“現代化”了。據說:

①將4份陳化麵粉、1份糖漿、4份工業鹼水、1份地溝油一點點地融合,和成麵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