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漢文教習陳寶琛、梁鼎芬、朱益藩、鄭孝胥,還有個英文教習莊士
敦,每天分上下午輪流授課,同時伴讀者有溥儀胞弟溥傑、毓倫的長子
毓四。凡是溥儀書背不出,字寫不好,犯了過錯,老師們對於溥儀不便
直接斥責,毓四渾穆敦實,十之八九是他代人受過,大家都叫他“受氣
包”。日久天長,他實在忍受不了,說什麼也不肯入官伴讀,幸虧過了
不久,溥儀大婚,不必天天上課,毓四伴讀工作自然取消。後來成立偽
滿,溥儀在宮內府派了毓四一個肥缺,據說就是稍償他伴讀時捱罵受
氣的代價呢!
談到書童,真是上智下愚,有三六九等之分。當年給梅蘭芳管事
的姚玉芙,原來名叫二順,是北洋某位總長家的書童,因為名公巨卿揖
讓進退,看得多了,所以後來給蘭芳管事幹練敏實,不知替蘭芳化解了
多少尷尬局面。
藏園老人傅增湘,他有一位庶出幼弟增瀅,穎雋輝映,使酒好劍,
就是不愛讀書,雖由老人親自給弱弟督課,可是又未便苛責。他的書
童陸九淵可例了黴啦,天天捱罵;他雖然出身寒素,但是溫良篤實,幾
年之間,居然把版本之學,研究得非常精湛。藏園先生故後,他回到南
京,跟人醵資在夫子廟前開了一家舊書店代賣文玩字畫,他對古籍的
審定,得自藏園薪傳。抗戰期間,南京物資極度缺乏,有些舊家存有古
籍字畫,只好拿出來換些柴米度日。偽官陳群是有蒐購善本書籍癖好
的,知道誰家有珍本秘籍,總要千方百計弄到手而後已,不過他自己對
版本的研究並不高深,經人介紹,知道陸九淵出自傅沅叔門下,對於善
本古籍的鑑定,自然精心汲古,抉隱闡微。陳群在做偽官階段,確實庋
藏不少孤本古籍。偽組織倒臺,經陸九淵的檢舉,大約有四分之三的
宋元明版本的書籍,都被政府沒收,由南京圖書館整理後提供眾覽,並
由陸九淵主持其事。
舍親李木公是桐城馬其昶先生高弟,文章是學叩力偉,謹嚴宏肆,
又寫得一手好蘇字,他的書童劉煥踢主要工作是給他謄錄文稿,整天
耳濡目染,所寫蘇字幾可亂真。木公有煙霞癖,每晚煥賜在煙榻前打
煙,等到煙癮過足,探賾索隱,日積月累,煥賜當然獲益不少。後來煥
踢隨財稅專家唐滋軒人川,勝利歸來,儼然簡任大員,因為他讀書較
多,對於主人舊識,執禮甚恭,這是我所見一位最有才識的書童。
先師閻蔭桐夫子隸籍山西祁縣,同文館卒業後,雖外放海參崴總
領事,因體弱多病,不耐邊塞苦寒,經範冰澄丈介紹來舍課讀,乃子乃
女亦來附讀。閻師雖非茹素,但不進肉食,先祖慈告誡庖人,對於老師
三餐,每日需請老師點菜。閻師口味極為特別,每鋟甜鹹並進,同時不
禁誨鮮。乾貝、淡菜、海參一類海味,庖人劉廚治饌不合口味,時遭斥
責。書童蘇福本來是給我們研墨洗筆,伺候茶水的小廝,因為他細心
乖巧,人又聰明,對於老師的口味,他摸得一清二楚,任何菜由他在小
火上一回勺,添鹽加醋,總能讓老師吃得適口充腸,後來索性另設小爐
灶,老師的三餐就由蘇福打點了。北伐前新疆督軍楊增新電約先師出
任新疆迪化道,先師深慮飲食無人招呼,想帶蘇福去又未便啟齒,我窺
知老師意旨後,立刻給蘇福準備行裝川資,讓他跟隨老師長行,讓他日
後也好找個較好出路。他在迪化兩年,又隨老師去了塔城,因為郵政
時有阻隔,彼此斷了訊息。
民國二十二年,我奉派到新疆考察稅政,在省府招待所附近一家
飯館便飯,案頭坐著一位衣履素雅、發已皤然的老者,彼此愣在那裡,
侔色揣聲,才認出他是蘇福,萬里他鄉遇舊知,那份兒喜悅就不言可知
了。他在迪化成家立業,儼然小康之家。臨別之時,他送了我一部楊
鼎帥手著《周易補釋》,是他一筆不苟用正楷錄好的。最可貴的是其中
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