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不過,今年農忙時,我打算回家。”他深吸了一口煙。
如果說人類從四處遷徙的採集…遊獵生活方式轉為村落定居的農業生活方式,是人類經歷的第一次影響深遠的鉅變,那麼,由英國工業革命肇始的工業化、城市化程序,就是人類經歷的第二次生活方式鉅變。
美國經濟史學家格雷戈裡·克拉克(GregoryClark)在他的新書《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中指出,“工業革命”這個詞有部分的誤導性,並未全面地概括人類生活方式第二次鉅變的性質,“自從1800年以來,農業生產率的增幅並不亞於其它經濟部門,沒有農業的大幅改善,現代經濟增長便絕無可能。”
在這次鉅變之前,人類大多數社會都有70%至80%的人口務農,而正是因為農業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某些現代化先行國家才能完成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移,以很小比例的農業勞動力養活絕大多數的非農人口。
英國第一個完成了這種轉變。19世紀末,英國農業人口下降到20%,而國際貿易和全球化的發展,使得這一比例進一步急劇下跌:2000年,英國農業勞動力僅佔全國人口的,因為如今英國大約一半的糧食是從國際市場上買來的。但即使在今天的糧食生產大國美國,務農者也不過是全國人口的。原因很簡單,根據克拉克的說法:“如果我們有自由的糧食市場,那麼,今天的世界只需要2%的人口務農,所有人就會有飯吃。”
“城市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