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屍體上,有核電站站長維克多·查普里明斯基簽署的進入反應堆中心部位的命令,還有他拉·豐登教授書寫的反對意見。他那時被派到該地幫助拆除這個核電站,而今天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核電站仍然在俄羅斯的土地上運轉。因為查普里明斯基在核輻射發生之前正好進入了反應堆裡,和裡面的人員一起死了,也就成了英雄。而他拉。豐登教授則成了這一事故的罪魁禍首,要為這次無謂的犧牲承擔責任。大家議論說,是他先提議進入,後來又袖手旁觀,聽任同僚死去。人人都相信這種官方說法,把他當成了懦夫,而站長查普里明斯基則被認定為俄羅斯核工業的英雄。實際上,此人不過是個追求名利而又十分自負的小人;而他與查普里明斯基的爭執,並無見證人,唯一的證據埋在反應堆中,40年後,才能見到。過了這麼長的時間,證據還能儲存下來嗎?
因此,美國情報機關和俄國當局一致決定要求拉·豐登教授從此銷聲匿跡,上面也不再追究責任。他先是猶豫,後來接受了這個條件,原因是追究起來,他完全可能身敗名裂,甚至有牢獄之災。
兩年之後,軍方委任他指導一個能源預測專案,但他得改名換姓。
毋庸置疑,他之所以答應給巴爾希特辦事,去找印第安人的石牌,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方答應幫他平反。他並不相信那個故事,也無意去拯救那下個世紀的人類,接受巴爾希特的任務,只是為了找機會洗刷自己。
他把印第安老人的兩個問題又讀了一遍:“按第三聖約書,宇宙該如何結束?是不是和巴哈納很熟?”第二個問題比第一個還要玄,他一點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友玲知道不少情況,但始終沉默不語,藏而不露,她到底是什麼人呢?
亞當姆斯把梅薩高原之行的情況記在日記本上,再記下兩人回來之後的情形。
他們回到溫斯洛後,他先把友玲送到飯店,正好趕上她值班。一路上友玲顯得心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