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珠直轉。
窗外一聲輕笑。
劉辯轉過頭,撩起窗簾,打量著含笑的荀攸:“公達。你有何高見?”
荀攸在馬背上欠身施禮:“陛下,臣有子二人。次子適今年已經五歲了。臣想請陛下恩准,讓他到宮中為郎,操弓執戟,侍奉陛下左右。”
劉辯眉頭一皺,覺得荀攸有些神經病,表忠心也不能這麼急吧。“你兒子才五歲,到宮裡來是為郎,是不是太早了?”
“陛下所言甚是。”荀攸笑笑:“秦奮六世之餘烈,滅六國,統一天下,帝國初生如嬰孩。六國雖亡,人心未一,這時候就急著北討蠻越,北驅匈奴,建長城,修直道,是不是也有些太早了?秦亡漢興,孝武皇帝以七十年之積儲,再續秦始皇之赫赫武功,亦使民力枯竭,險些釀成大禍。若是漢高祖像秦始皇一樣,方立國就大舉征伐,豈能有漢四百年之天下?”
劉辯一怔,笑了起來,指著荀攸道:“公達,你這是指桑罵槐,別有所指啊。”
荀攸躬身道:“臣不敢,臣只是希望陛下從長計議,莫要揠苗助長,須知欲速則不達啊。”
劉辯微微頜首:“多謝公達提醒,朕記下了。朕會以秦始皇為鑑,戒驕戒躁。”
“陛下聖明。”
“呵呵,聖明就不敢當了,只希望不要成為一個糊塗蟲吧。”劉辯看著荀攸,笑眯眯的說道:“當然,更希望不要成為一頭人人慾屠之而後快的惡龍。”
荀攸尷尬的笑了笑:“陛下,臣以為不會。陛下不敢說前無古人,卻可能後無來者,必然是一代明君。”
劉辯一怔,深深的看了荀攸一眼,放下了車帷,默默的嘆了一口氣。
蔡琰撅起了嘴,埋怨道:“這個荀公達,真是掃興。”
“不,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劉辯擺擺手,示意蔡琰不要意氣用事。他知道荀攸說得對,不僅僅是指要循序漸進,體恤民力這件事,更多的是指他本人。
荀攸與他會合之後,可能也聽過亞歷山大的事蹟。不過他的觀點和蔡琰不同,他看得更遠。對他欲效仿亞歷山大征伐天下的事,他其實持反對意見。今天藉著直道論說秦始皇,其實是不動聲色的給他提個醒。荀攸說他是後無來者,說的不是他的才智,而是他的龍。
他的龍是存世的最後一頭龍,目前還不知所蹤,能不能回到他的身邊,不好說,但是有一點是可能肯定的,在他之後,可能不會再有人擁有一頭真正的巨龍。
他為什麼能夠在國內半壁江山失控的情況下征服鮮卑?呂布、徐晃等人的強大當然是一方面,鮮卑人的內亂也是一方面,但根本原因卻是因為他有龍,他擁有了別人無法企及的異能。他可以利用這個異能,像亞歷山大一樣征服一個橫跨萬里的大帝國,然後呢?是不是也像亞歷山大一樣,人一死,帝國就分崩離析?如果是這樣的話,他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讓無數人拋頭顱,灑熱血,又有什麼意義?
就為了那個“世界的守護者”的虛名?
霸業可成,卻不可守,這是荀攸最擔心的問題,也是他面臨的最大問題。草原一行,他到了彈汗山,初步領悟了帝道的秘密,可是他還沒有解決絕嗣的問題。就算他解決了子嗣問題,也無法保證龍的傳承。
只有一頭巨龍,怎麼傳承?
對他來說,解開龍文明的秘密,找到傳承龍文明的途徑,這才是最迫切的問題。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卻想著征服天下,豈不是痴人說夢?難道耗盡大漢的所有元氣,就為了放一朵璀璨的煙火,追求那轉瞬即逝的光榮?作為一個統治者,這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劉辯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但是這點理智還是有的,所以他才會真誠的向荀攸表達謝意。
隔著車廂,聽著劉辯輕輕的嘆息聲,荀攸暗自鬆了一口氣,抬起頭,看向遠方,眼神欣慰。
……
隴關,喊殺聲震天。
馬超手持長矛,撥打著如雨的箭矢,嘶吼著奮力向前。
長矛如風,劃出一道道罡風,將無數的箭矢捲了起來,急勁的箭矢落入漩渦,失去了力量,隨波逐流,像一根根枯草落在他的腳下。漫天的箭雨,在馬超的面前如同無物。
只有面對強勁的六石守城弩射出的箭矢,馬超才會提起心神,小心應付。這種箭矢不僅粗大,而且勁道強悍,有可能撕破他的防護,一旦有一兩隻箭趁虛而入,他不僅會大失顏面,甚至可能會因此被射殺。
明悟了命格,力量、速度都有了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