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劉辯不是那種拘泥於仁義道德的迂夫子。他雖然也希望與人為善,可是他很清楚,真正的善是很少的,惡卻很多。要想行善,必須要先有反抗惡的能力。這就需要實力,沒有實力,所有的善都是偽善,都是空中樓閣。
這個世界是講實力的,沒有實力,就沒有資格講道德。正如他剛剛與巨龍的一戰,如果他沒有足夠的實力,現在就不能躲在熱水桶裡思考問題,而只能在巨龍的肚子裡考慮問題了。
可是,實力也是一柄雙刃劍。實力也可能行善,也可能作惡。要想讓實力為人類造福,就必須要控制實力的能力和境界。他需要對龍有更多的瞭解,對這一戰好好的反芻一下,當時情況緊迫,他來不及反應,現在有時間好好的分析了。
戰後分析是特勤人員的必修課。只有總結每一次戰鬥的經驗得失,才能獲取更多的資訊,讓每一次戰鬥都物有所值。
這一戰,他有很多事有待搞清楚。
比如,那頭白象是怎麼回事?難道他並不是龍命,而是和高順一樣,是白象命?
比如,他明明唸的佛咒是“唵”,為什麼變成了“嘛”,支謙說過,六字大明咒會自已升級進階,那他這個算不算?
比如戲志才究竟有沒有死?他一個人,又是怎麼到達那個冰天雪地的地方的。他拿的是不是赤霄劍,為什麼赤霄劍會對巨龍有吸引?
白象和黑龍,會不會就是太極的兩儀?龍是華夏文明的象徵,那象是不是印度文明的象徵,佛教文明的象徵?
太多的問題,讓劉辯一時不知道從何想起。不知不覺的,他靠在浴桶上睡著了。
貂蟬捧著幾片皂角和布巾走了進來,見劉辯仰著頭,睡得正香,愣了一下,輕輕的嘆了一口氣,走到桶邊,伸手試了試水溫。劉辯伸出手,握住了她的手腕。貂蟬吃了一驚,驚訝的看著劉辯。
劉辯閉著眼睛,嘴角帶笑:“不用怕,我不會傷你。”
貂蟬連忙說道:“陛下,臣妾不是那個意思。”
“朕知道你的意思。”劉辯緩緩的睜開眼睛,端詳著貂蟬那張閉月羞花的臉,忽然笑了一聲:“王允如果知道你對朕意識味著什麼,恐怕他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陛下,王公……”貂蟬的眼圈一紅,低聲道:“實在有些可惜了……”
“可惜?”劉辯搖搖頭:“不,他一點也不可惜。他的死可以讓很多人冷靜冷靜,而不是以為只要有氣節就足夠了。”他嘆了一口氣:“為國為民,不僅僅需要氣節,還需要有卓越的見識,儒門不缺氣節,見識麼,就差一點了。”
“儒門中人滿腹經綸,還沒有見識?”
“你以為大道就在那幾本破書裡?”劉辯瞥了貂蟬一眼,撇了撇嘴。“周公、孔子之前,大道在哪裡?”
貂蟬一時語塞,她眼珠一轉,反問道:“那陛下以為大道在哪裡?”(未完待續)
第270章 敏感的袁紹
劉辯正要說話,卻想起了一段公案,不由得笑出聲來。
在他那個時代,佛教已經成為一種文化,雖然科學昌明,可是信佛的人也很多,就算是不信佛,也喜歡拿著佛門公案來說說,以示自己的超然。其中常被人提及的一段公案,就是“吃茶去”。
這段公案說,有某位禪師大徹大悟,對來請教的人常說三個字:吃茶去。有不少人因此三字而頓悟,但是對這三個字的解釋卻是千變萬化,各有各的理解,去問禪師,禪師依然只有三個字:吃茶去。
除此之外,還有一段公案,說得更玄乎。
有一位高僧大德,隱居山林,和那位吃茶去禪師不同,他從來不和人說佛法,除了剃光頭,穿僧衣,持戒律之外,他和一個普通的人沒什麼區別,甚至也沒什麼名聲,後來遇到一個遊歷的書生,交談之後,書生很好奇,就問他什麼是佛法。
高僧說:佛法就是餓了就吃,困了就睡。
據說,書生也因此大悟。
對這樣的傳奇故事,劉辯總是一笑置之。身為隱秘戰線上的特勤人員,他知道太多的內幕,知道所謂的高僧大德、道德模範背後有多麼不堪入目。如果一定要讓他選擇一個,他寧願選那個與常人無異的禪師。他未必真的悟了道,但是他至少享受自己的狀態,是一種真實的心態,而不像某些高僧。在講壇上大講四大皆空,出了門卻是豪車別墅。
現在看來,可能絕大多數和尚都解錯了佛陀的意思。佛陀的悟。是真正體察的悟,而不是邏輯推理,或者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