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接過九節杖,遲疑了片刻。劉辯要將大賢良師的遺寶交給張燕,這是表明將以張燕為黃巾軍領袖的意思嗎?
“本來我是想把《太平經》交給你的,可惜,我現在不能確保《太平經》是不是有問題,暫時只能作罷。不過,我可以把《黃帝十二形》中的鶡形圖譜給你,應該比《太平經》內篇上的導引術更高明,也許能助你早日破境成功。”
楊鳳轉怒為喜,連忙拜謝。
……
荀攸緩緩的走了進來,唐瑛站在門口,眼神中帶著幾分譏諷:“去而復返,旅途勞頓否?”
“哀莫大於心死,些許勞頓,算不了什麼。”荀攸看看唐瑛,欠身致意:“聞說皇妃受了委屈,文若叔甚是遺憾,託我向皇妃轉達他的歉意。”
唐瑛語噎,眼睜睜的看著荀攸從她身邊走了進去。劉辯笑笑:“荀攸,你說錯了,你現在面對的不是皇妃,而是皇后。作為世家子弟,你失禮,作為軍謀智士,你失算。”
荀攸一怔,轉頭看向唐瑛,唐瑛得意的笑了。荀攸眉頭一皺,沉聲道:“陛下,你不怕天下人非議嗎?何家出自南陽屠門,已經遭人非議,唐家……”
“世家也有敗類,屠門也有豪傑。”劉辯不以為然的笑笑:“高祖當年不過是一個亭長,樊噲乃是屠狗之輩,誰敢說他們不是豪傑?至於宦者,荀攸,司馬遷的《太史公書》光照千秋,蔡倫改進造紙術遺澤萬世,豈能因為他們是宦者就歧視他們?人的尊貴與否不在肢體,而是這裡。”
劉辯指了指頭:“論身體強健,你荀攸能敵一壯士嗎?”
荀攸把目光轉回劉辯臉上,眼神更加黯淡,失望之情溢於言表:“看來陛下、皇后對臣成見頗深,臣來得不是時候,能否容臣告退?”
劉辯站了起來,慢慢的走到荀攸面前,盯著荀攸的眼睛,嘴角微挑,眼神嘲諷:“想走的話,可以走,不過,這次走了,下次就不要再來了。”
荀攸語塞,他看著劉辯,一時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他打定了主意,要在劉辯面前以退為進,爭取主動,卻沒想到劉辯根本一點挽留的意思也沒有,直接讓他走人。
簡直,直接,甚至有些粗暴。
“這就是陛下重整河山,再興大漢的第一步?”荀攸反唇相譏:“看來文若叔也有失算的時候。”
劉辯聳了聳肩,哈哈大笑,他笑了一會,突然收起笑容,冷冷的說道:“是人,就會有失算的時候,這沒什麼好奇怪的。荀攸,你好好的看看朕,是不是也覺得他看走了眼?”
第120章 進擊的儒門
“儒法之爭?”雖然有心理準備,劉辯還是有些吃驚,這個問題可扯得有點大了。
“沒錯,儒法之爭。”荀攸伸手蘸了些酒水,幾下就在案上畫了一個大漢疆域的簡圖,他畫得非常熟練,可以看得出來,他平時沒少看地圖,對大局有著清晰的認識。“平王東遷,姬周分崩離析,春秋時諸侯心中尚有王室,只是爭霸,戰國時王室衰微,諸侯間弱肉強食,混戰數百年,最後只剩下七國,號稱七雄。”
劉辯點點頭,放下了酒杯,坐直了身子。
“天下板蕩,民不聊生。諸子百家,儒墨道法,無一不想統一天下,致天下太平。他們的目標一致,手段卻各不相同,以太行山為界……”荀攸在中間劃了一條線,侃侃而談:“大致上山東尚儒,山西尚法,而征戰百年的結果是以法治國的秦國統一六國,征服了天下。”
“但是,秦二世而亡,漢興,鑑秦覆轍,乃用黃老之道,與民休息,三世而有文景之治。”荀攸頓了頓,問道:“陛下應該知道,接下來就是孝武帝獨尊儒術了。可是,既然黃老之道能致文景之治,武帝為何卻要獨尊儒術?”
劉辯看著荀攸,不說話,卻聽得非常認真。漢武帝獨尊儒術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是歷史研究中無法繞過去的一個問題。他聽過很多不同的看法,現在有機會親耳聽取當代的智者分析這個問題,卻是任何一個專家都難以奢望的機會。
他注意到,在荀攸之前。幾乎沒有人提到這個問題,大家似乎都認為漢武帝做得對。甚至皇甫嵩、賈詡這樣的山西人也沒有異議。
“因為黃老之道只能與民休息,卻不能實現太平。”荀攸鏗鏘有力的給出了答案。眼神亮:“只有積極進取的儒門,才能真正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
劉辯糊塗了:“文景之治還不算太平?”
“當然不是。”荀攸反問道:“陛下可知當時南有百越,北有匈奴,大漢東不過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