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和加深是幼兒理智感發展的主要標誌之一。對任何新鮮事物,幼兒都想“探索”一下,他們好看、好摸、好動、好拆,更突出的表現是這時期的幼兒很喜歡提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個為什麼會發亮?”“那個為什麼會發響?”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到五、六歲,幼兒不僅積極提問,而且能主動、努力地去尋求答案,並會由於得到問題的答案而感到極大的滿足與愉快。他們也非常喜歡看圖書,聽童話喜歡進行各種智力遊戲和需要動腦筋的活動,比如下棋、猜謎語等等。學前晚期的幼兒,對老師不再是絕對相信和崇拜而是逐漸持有批判性的態度,如果老師常常回答不出幼兒的提問,畫畫,跳舞都不太行,老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威信就會逐漸降低,這也是幼兒的理智感發展的一種體現。
幼兒的意志 第一章:培養幼兒意志的重要性人在反映客觀現實的時候,不僅產生對客觀物件和現象的認識,產生對它們的這樣、那樣的情感體驗,而且也有意識地實現著對客觀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這種自覺地確定活動的目的,併為實現預定的目的而有意地支配、調節其行動的心理過程,就構成人的心理活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即意志過程。
意志總是在人的自覺的、有目的行動中表現出來。意志的行動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它可以表現為行動的積極進行,如上課時認真聽講,專心作業;也可以表現為行動的保持,如圖畫課後繼續把畫畫完才出去玩;也可以表現為行動的抑制,如遊戲時不搶好玩具,做作業時有好電視也不看,所有這些行動都是意志行動,意志也就是在這些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共同的心理品質。
意志在一個人的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美國心理學家推孟曾對千餘名天才兒童進行過追蹤研究,三十年後總結時發現,智力高的成就不一定就高。他對八百個男性受試者中成就最大的百分之二十與沒有什麼成就的百分之二十作了比較,發現他們中間最明顯的差別不在於智力的高低,而在於個性意志品質的不同。成就最大者,都具有對自己所從事的研究工作的充分的信心具有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具有堅持最後完成任務的毅力、韌性,而成就小者卻正是缺乏這些品質。我國心理學家也對二十多名超常兒童進行過調查,結果同樣表明,意志堅強、有明確的行動目的、幹一件事總能克服各種困難、干擾堅持到底,是他們突出的共同特點。可見,一個人能否成才、有所作為,除智力因素外,與意志品質有極大的相關。良好的意志力,是一個人成才的不可缺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在向幼兒進行早期教育時,必須重視幼兒意志力的培養,將智力開發與意志培養一齊抓,使幼兒從小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為其將來成就的取得,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前,有不少老師、家長片面地認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育,就是教幼兒識字與做算術,而不太重視對幼兒意志的培養。他們有的對孩子過分疼愛,唯恐孩子累著、傷著,一切包辦代替,不允許他們獨立動手,結果使得幼兒從小膽小怯懦,畏懼困難,做事無恆心與毅力;有的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絕對地滿足他們一切要求,致使幼兒任性、執拗,缺乏自制。顯然,這些都是很不利於幼兒的成長的,必須及早克服掉,在思想上切實明確培養幼兒意志的重要性,積極地重視幼兒意志的培養。
幼兒的意志 第二章:幼兒意志的特點要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首先必須掌握幼兒意志發展的特點。幼兒意志發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意志的自覺性、堅持性、自制力等品質上。
(一)自覺性。
自覺性是指幼兒自覺服從並主動給自己提出一定的目的、任務的意志品質。學前兒童由於年齡小,語言和思維還很不發展,對周圍事物、成人提出的任務、自己的行動目的缺乏深刻的認識,因此,行動的自覺性是較差的。特別是學前初期的幼兒,行動容易受周圍事物的影響、支配,而常常難於服從成人的指示、要求,甚至忘記成人的指示與要求,行動帶有很大的無意性和不自覺性。比如,上課時,坐著坐著就坐不住,手腳亂動,忘記了應該認真聽講;遊戲時,經常破壞遊戲規則等。獨立地預先給自己提出活動的目的,對小班幼兒更是困難和不太可能的。他們常常是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怎麼幹,或者隨便說出一個活動目的,但這一活動目的並不指導他以後的行動,或者行動雖有某些直接的目的,但極易受外界的引誘而轉移、放棄。比如,小班幼兒拿到積木就搭,問他搭什麼,或搖頭,或說“不知道”;帶他去參觀動物園,幾乎沒有一個小朋友能夠給自己提出觀察某一動物的任務;畫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