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現已減為3名)。各艙段的容積加起來有兩架波音747飛機那樣大。
國際空間站將開展蛋白質晶體、生命科學、材料科學、試驗與加工、太空環境、天文和地球觀測等研究,還將成為新型能源、航天運輸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下一代感測器技術的測
試基地。
1998年11月20日,俄羅斯負責研製的第一個元件曙光號功能貨艙被送上天,標誌著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始建設,隨著美國的團結號節點艙和俄羅斯的星辰號服務艙相繼送入太空,國際空間站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相信它的建成將為人類進入太空開創又一個新階段。
太空梭
太空梭是世界上唯一的可部分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器。20世紀70、80年代,美國、蘇聯、法國和日本等國相繼開始研製太空梭,但由於技術和資金等原因,到目前只有美國研製的太空梭投入了使用。太空梭用途廣泛,可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停靠、空間科學實驗、發射回收或檢修衛星。它曾在空間捕獲一顆未能進入同步軌道的國際通訊衛星6號,進行修理後,又把它送入同步軌道。它還對哈勃空間望遠鏡(其發射也是由太空梭完成的)進行了3次空間修理。太空梭通常可乘7人,飛行時間一般在2周以下,最長可達28天。
目前太空梭的主要任務是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和各種建設用部件和補養。美國原設想使用可多次重複使用的太空梭可以節約發射費用,但結果全然不同。每架太空梭的研製費非常高,最新的奮進號研製費達20億美元,而且太空梭每次的發射費用高達1億多美元。因此至今美國只建造了6架太空梭,其中企業號為樣機,另外有5架工作機,分別是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阿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太空梭的可靠性還是非常高的,自1986年1月挑戰者號發射失敗後一直到2002年4月為止,已成功飛行過110次。
我國的載人航天活動
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航天史上最大、最複雜的系統工程。1999年11月20~21日我國神舟一號試驗無人飛船首次試驗飛行取得圓滿成功,這標誌著我國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神舟二號和神舟三號(圖62)分別於2001年1月10日和2002年4月1日發射成功後,現在正準備發射神舟四號,我國進行載人航天飛行的日子不會很遠了。
神州號
載人航天器與不載人航天器的最大區別是載人航天器必須設定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以保證宇航員在發射入軌、在軌執行和返回著陸時能正常工作和生活。載人航天器由7個獨立系統組成。
(1)宇航員系統
這是一個以宇航員為中心的醫學與工程相結合的複雜系統。它負責宇航員的選拔和培訓;在空間對宇航員進行醫學監測和保障;負責航天服和生命保障系統的研製。
(2)飛船應用系統
進行對地觀測,開展微重力條件下的科學實驗,以及空間生命科學和空間天文學實驗。
(3)載人飛船系統
載人飛船是載人航天工程的核心繫統,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及兩對太陽能電池帆板組成。軌道艙是宇航員在軌飛行期間的工作和生活艙段,在飛行試驗結束後留在天上,繼續執行,並可作為將來做交會對接試驗的空間對接目標。推進艙內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火箭發動機,用來進行姿控、變軌、制動,在返回時扔掉後會在大氣層內燒燬。唯一可返回地面的是返回艙,3名宇航員在上升段和返回段都坐在返回艙裡面。返回採用升力控制方案及降落傘回收方案。
(4)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系統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是在長征二號E的基礎上研製的,在可靠性方面進行了大量改進,同時為保證宇航員的安全,增設了故障檢測系統和逃逸救生系統。
(5)發射場
採用了垂直總裝、垂直測試,箭、船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塔架和遠距離測試發射技術。
(6)測控通訊系統
採用了全新的S波段統一系統。為提高全球覆蓋率派出4艘測量船分佈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構建成陸海全球測控通訊網。
(7)著陸場
有落區跟蹤雷達、預測落點和S波段測控裝置和回收隊、人員和裝備。
第一步:準備就緒
航天飛行按以下程式進行:
飛船和運載火箭在技術廠房按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