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什麼都不管,不僅不發工資,並且連鞋油、鞋刷等工具都得擦鞋工自己掏錢買。擦一雙普通的皮鞋2元錢,而這錢,卻必須全部交給老闆。
張辰光說他們主要是掙提成。擦鞋店裡都出售10元到100價格不等的擦鞋月卡、年卡,如果擦鞋工能推銷出去一張擦鞋卡,便可以從老闆那裡提取50%的提成。再有,就是鼓動顧客修鞋,在擦鞋的同時還要會給鞋挑毛病,比如:這鞋顏色都不正了,重新上上色吧;這鞋該釘掌兒了,再不釘就得磨壞了等等。如果能說服顧客修鞋,擦鞋工也可以有50%的提成。
張辰光擦鞋技術也好,不管多髒、多難擦的鞋,只要到他手裡,兩分鐘不用,準保油光鋥亮,煥然一新。所以,他的回頭客最多,他掙的提成也最多。一個月下來,怎麼著也能掙上個1000多塊。
擦鞋雖然不難,但擦好需要技術,什麼樣的皮革擦什麼樣的鞋油,多重的油;鞋油太多會對鞋起腐蝕作用,鞋油太少則不光亮……這些都是學問。
“有時候,我們要看別人臉色,”張辰光說,“偶爾也會遇到一些傲慢的顧客,擦鞋的時候蹺著二郎腿抖啊抖的,很難擦。如果勸他不要抖了,顧客就馬上不耐煩:‘囉嗦什麼,給你錢,你幹活就是了,哪有那麼多要求!’”有些顧客擦完鞋把錢扔在地上,或是找藉口不給錢,這樣的顧客,他都遇到過,也早就習以為常了。面對這樣的顧客,張辰光也只是寬容地笑笑,在他看來,勞動沒有貴賤之分,生活的原則是活得踏實。
經過一段時間,由於張辰光服務熱情周到,他的辛苦勞動得到了尊重,在圈子裡也小有名氣,回頭客多了起來,他所在的擦鞋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張辰光為顧客擦鞋的同時,還兼做釘鞋、修邊打磨、換底翻新等一條龍服務。這些手藝都是當初他應聘這份工作時,公司統一培訓時學的。
沒事的時候,張辰光喜歡搞點小發明,幾種節能環保的鞋油就是他自己沒事時琢磨出來的,用他自己配的鞋油擦鞋,既省鞋油,鞋子也擦得比別人乾淨。
張辰光的物件小莊去年也從老家來北京,看到他幹這活,二話沒說轉頭就走,當然,他們的婚事也就這樣吹了。物件嫌棄他幹這個伺候人的活兒,覺得這活兒不地道,可張辰光卻覺得這活裡有商機。他說,有時候機遇就隱藏在人們最熟悉、最不屑一顧的行業裡,現在生活好了,人們都有幾雙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張辰光打算再憑手藝打幾年工,真正瞭解一下開店需要如何運作,如何和工商稅務打交道,掙夠2萬元的本錢後,自己也開這麼一家擦鞋連鎖店,再把自己的發明成果應用上。到時候,憑著自己的技術和實力,不怕賺不到錢。張辰光打算到那時候找個真正理解和欣賞自己和自己工作的女人,作為他的終身伴侶,一起走接下來的路……
等待生活向我敞開視窗
採訪物件:丁玉寶,34歲,湖北襄樊保康縣方家溝人
人數總量:2萬左右(北京)
群體特徵:各居民小區安裝塑鋼窗、封陽臺
月均收入:1300元左右
丁玉寶決定單幹了,原因很簡單,公司給的錢太少。丁玉寶提出不幹後,他所在的裝修公司沒挽留他,結清了他當月的工資,走人。也許正像公司老闆所說的那樣,這活兒他不幹,有的是人幹。
於是,每天晨曦初露,安定門外北京人才交流中心門口又多了一個等活兒的身影。沒有文化、沒有專業技術,有的只是一身力氣,敲敲打打成為丁玉寶現在謀生的手段。與以前在公司幹最不同的是,他每天一多半的時間是在等待中度過。
幹了多半年,丁玉寶逐漸摸著了安裝塑鋼窗的門道:做散工也有淡、旺季。一般4~6月是淡季,在春節前的幾個月就會忙得不得了。畢竟他們最主要的活兒,還是在裝修工程完成後。他說,散工是不少裝修公司的“後盾”——一些裝修公司接了工程後,像安裝塑鋼窗以及封陽臺這樣的活兒都會轉包給他們幹。
為招徠生意,像丁玉寶這樣的等候者會擺上“標誌性”的工具。比如:有的安裝工會擺上一把鋸子或鏟子什麼的。但這些工具也就是個“道具”,“真幹活的時候都帶上電動工具,要提高效率嘛!”丁玉寶說,“像我這樣,把‘道具’簡化成一張紙板,主要是為了逃避城管的檢查,一張紙板,沒收了也就收去,當初決定幹這個的時候,我一下列印了好幾張。”
“不在公司幹後,我在北京人才交流中心附近租了房,每天早上六點多就出門等活兒,早起的鳥兒有食吃嘛!”丁玉寶快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