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他說,自己睡不著的時候,老想這個。現在找份工作難,找份不拖欠工資的工作更難。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走街串巷“賣炭翁”

採訪物件:常江,46歲,甘肅省甘谷縣盤安鎮人

人數總量:北京約2000~3000人

群體特徵:走街串巷賣蜂窩煤

月均收入:800元左右(今年)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看到常江,不禁讓人想到這首詩。連著3個月,常江一直這樣走街串巷地賣蜂窩煤,因為這份工作的季節性很強,所以他得抓緊時間多賣點,儘管一車煤賺不了幾塊錢,但積少成多,也可以養家餬口。

“雖然我已經賣了七八年蜂窩煤了,可沒攢下多少錢,現在推三輪車賣蜂窩煤的人越來越少了,別人用貨運三輪車拉一次,我得騎車運2~3趟。”常江說,現在燒蜂窩煤的人家越來越少,他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他的蜂窩煤是自己生產的,所以要比市價低一些,才會有買家,現在大多數北京居民都是向煤廠直接訂貨,只有理髮店、小飯店、雜貨店才會光顧他的生意,今年的生意尤為艱難。

“今年的蜂窩煤沒漲錢,市價七毛一塊,可我要賣就只得賣六毛五,要說質量,那是比七毛的差點,要不然我哪有錢賺,空跑腿的活兒我可不幹。”常江說自己的進煤渠道絕對沒問題。

說話間,一個賣菜的商販在菜棚裡招呼著他:“煤怎麼賣?”“6毛5,看這煤的質量,你就放心使吧!”看菜販有些動心,常江鉗著一塊蜂窩煤進了屋子,熟練地用鉤子把爐眼開啟,將裡面的蜂窩煤取出,將自己的蜂窩煤放進去,爐火立刻燒得旺了起來,“瞧瞧這質量,燒三四個鐘頭絕對沒問題!”“好吧,要400塊!放在後面吧!”菜販將常江向屋後引去。

因為常年從事體力勞動,常江練就了一副好身板,手指關節粗大有力。他有專門的搬煤工具,一塊帶把兒的木板,把蜂窩煤齊整地放上,一哈腰,雙手使勁,以木板一側緊抵小腹,像小孩子一般高的蜂窩煤抵著胸腹,直至高高仰起的下頜,乍看上去,好像他用下頜與兩手就將小山似的煤搬起來,噔、噔、噔往前走,步履穩健。

到了菜販指定的位置,如何擺放蜂窩煤很有技術含量,外行人即便勉強擺好,那堆煤也搖搖晃晃。常江是擺放蜂窩煤的高手,擺得錯落有致,常江說這樣要用煤時,只需從外到裡依次拿,那堆蜂窩煤會一直穩穩當當的。

離開菜棚,常江說現在市場上的煤有好有差,一般的人看不出來,他卻能輕鬆分辨出來,顏色稍微白點的是質量差點的煤,因為兩種煤燃燒的時間差不多,所以一般的買家也看不出來。

常江說自己家窮,許多人出來打工,他也就出來了,沒找到別的活,就幹起了賣煤生意……過去,生意好時,一個月也能掙千把塊錢。“家裡沒有別的收入,全指望著我這幾個錢。”他嘆息著,但很快就又笑起來:“什麼活都得有人幹吧,對不對……”

常江說自己租住的房子也燒煤,他出門上工,妻子在家一般捨不得燒煤,只是等他回來前,妻子做飯時才生爐子,妻子說生一天的爐子能燒了一天的飯錢。妻子有病,常江怕妻子涼著,所以每次進煤的時候總揀點煤渣,可即便這樣,妻子也捨不得燒。

跟煤打交道的時間長了,常江的身體也起了變化,他說自己有時會咳嗽,但不嚴重。“可能是煤灰燻的。”這點小毛病在常江看來,是不用去醫院的,他說自己折騰不起,去趟醫院沒有個三五百的下不來,常江說自己去年冬天發燒5天都沒退燒,去醫院,光掛個號就花了7塊錢,嚇得他硬是回家挨著去了。

“我們出去賣煤就怕遇上雨雪天,這煤就怕泡,打溼了就不好賣了。所以車上放著塑膠布,雨雪天可以用得上。”常江從車座下取出塑膠布披在身上,“天冷的時候還能擋擋風。”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調查報告——對遼寧部分地區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調查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村青壯年富餘勞動力輸出逐年增多,由此帶來一個亟待關注的社會問題——很多農村孩子成為沒有父母照料的“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大多處在身體和心理快速發育的童年和青春期,因為得不到父母的悉心照料,產生了不少引人深思的問題。為了深入剖析“留守兒童”現象,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今年5月,中國縣域經濟報社與渤海大學新聞與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