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部分

凌雲志一一看過,非常滿意,有點大規模生產的樣子了,董先良在一邊介紹道:“臣準備先期先在這裡建立四個大型造紙作坊,已經招募工人六百餘人,學宮派人對他們進行了技術培訓,馬上就可以開始生產了。”

凌雲志點了點頭,說道:“整個籌備工作做得很好,不過想要提高產量,最好實行流水作業式分工細化生產模式,可以分成四個工區。”

第二卷 塞外風雲 第三集 瀟灑凝練 第九章 大刀闊斧(3)

董先良頓時瞪大了眼睛,凝神細聽,只聽凌雲志繼續說道:“第一工區選取原料,包括楊樹砍伐,剝皮,剁碎,日曬雨淋。第二工區製漿,包括浸泡,拌灰,蒸煮,石碓舂搗,河漚,漂洗,袋洗等。第三工區打漿抄造,包括打漿,抄造,覆簾壓紙,透火焙乾。第四工區剪裁包裝,包括幹紙切邊,整理包裝,庫存管理。每個工區裡各道工序還可以細化,要確定每名僱工的具體工作職責,這樣紙的質量才可能得到保證,產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且對於核心技術也易於採取保密措施。”

董先良頻頻點頭,一一記下。

凌雲志又接著說道:“造紙所需楊木開始可採取間伐的方法,待發明創造學宮發明出幼齡楊樹不經剝皮的製漿造紙工藝,就可在這水土肥沃之地進行人工密植。好了,你自己好好體會一下,本公去四處轉轉。”

董先良待凌雲志離去後,急忙重新部署工區安排,按照凌雲志的提示每個造紙作坊都分成了四個工區,依序排列,形成流水作業的模式。在學宮工匠的協助下對僱工進行了分割槽,並創造性地任命了作坊長,工區長,指導作坊長、工區長細化每名僱工的職責和保密要求。

等他安排完,凌雲志也溜溜達達地遊玩回來。

董先良忽然想起一事,請示道:“主公,臣想將四個作坊統一管理,叫個什麼好呢?”

凌雲志連想也未想,馬上說道:“就叫襄平造紙廠,可在成品包裝上印刷廠名。”

董先良大喜,當場任命了一名內府官員為襄平造紙廠廠長,負責這裡的整個生產管理事務。

西元前312年,己酉,端月初十五。

內府發放資金鼓勵農戶大面積栽桑養蠶,並簽訂回收協議。附近各縣縣令聞聲而動,主動配合宣傳鼓勵農戶,一時間農戶蜂擁,原有的養蠶戶更是聞訊顏開,馬上與內府簽訂購銷協議。

三日後,行府下發律令,鼓勵農戶發展多種經營,但不能耽誤正常農業耕種,凡當年農田荒廢者,領地有權收回授予的農田,並加收賦稅。

西元前312年,己酉,仲春初九。

襄平第二家造紙廠在大黑山下建立,正式投入運營生產。

同天,襄平第一家大型機械生產企業襄平絲綢紡織廠在太子河畔正式開工生產。

一時間流水作業式分工協作、細化工序的生產模式風靡整個領地、燕地,新昌鐵器製造城、遼隊造船城率先響應,在原有的流水作業工序上進一步將複雜的生產分成多道工序,將生產流程細化、規範化、定型化。遼西鹽廠自然不甘落後,隨即採礦業、建築材料業等紛紛執行。

一股大生產的熱潮在領地、燕地蓬勃掀起,影響所至,大量移民潮蜂擁而至。一下給城市建設、道路建設增加了主力軍。

在凌雲志給行府的旨意中明確表示道路建設要優於城市建設,因此行府不用請示凌雲志既可直接分配道路建設資金,江子奇自然不會忘記軍事道路建設的問題,結合各郡道路建設的規劃,將戰備道路融入其中,既節省了資金、人力、物力,又達到了軍用民用結合的目的。

採礦業在遼東遼西又有了長足發展,又發現多處易採金礦、銀礦、銅礦,鐵礦、玉石礦、煤礦、大理石礦等,已建成大型金礦生產企業五處、大型銀礦三處,大型銅礦七處,大型鐵礦八處。大型煤礦二十六處。

磚瓦窯、白石灰生產企業更是遍佈領地、燕地。

木製傢俱、用具加工企業逐漸向燕地擴充套件,已形成規模生產。

各地珠寶行去年盈利翻番。

新建武城鹽廠、孤竹縣昌城(今唐山)鹽廠、泉州鹽廠、章武鹽廠。

河中郡興修水利灌溉工程,普及水稻生產,計劃發展成領地、燕地最大的水稻生產基地。

顧郡研製出新的粉碎碾磨麥粒制粉技術,大面積種植發展麥子。

高陽郡在生產麥子、水稻、大豆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野生動物馴養和河水魚類捕撈。

武陽郡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