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於思辨更是讓凌雲志大開眼界,但此時他還沒有達到韜略過人的地步。荀子、蘇秦對凌雲志成熟的思維,睿智的言語,充滿藝術的氣質,自然飄逸、胸襟開闊的風度,廣博的知識,過人的膽氣都十分傾服,三人相見恨晚,每天都相談到深夜。
相聚十幾日後,蘇秦和荀子先後告辭。蘇秦自感所學淺薄,所以準備回家繼續攻讀各類書籍,凌雲志自然知道蘇秦一生的轉機就是這番回家,得周書《陰符》而讀之,不但留下‘錐刺股’的千古佳話,而且成就了他大縱橫家的一世英明。所以凌雲志沒有挽留他,而只是叮囑他再出山之時,千萬先來見自己一面。
荀子的走,凌雲志更不敢挽留了,荀子正是由於不停地周遊各地求學,博採眾長,才成就了他自己一整套的思想體系,成為後世歷朝歷代當政者執政的指標,只是後世之人用他的方法而不推崇他,才使他名不過孟子。
竇章看出主人對這兩位書生的不捨,暗暗派人盯住了兩人的行蹤,多年以後,凌雲志才得聽聞此事,對竇章大加褒獎。
經過一個多月的招賢,收穫頗豐,共招得各類人才一千餘人,其中善耕者四百餘人,礦業工匠一百餘人,製衣工匠二十餘人,善育馬者四十餘人,商業人才十餘人,武者二百餘人,餘者二百餘人各有一技之長。
其中佼佼者有育馬名家公冶明、商業人才蕭會、神偷羅弼、礦業工匠賈路、製衣名家公孫樂、文武兼備的劍客聞莘等。
這期間,燕國外交使團圓滿完成東胡使命回到薊城,隨行而來的東胡使者宣佈了對凌雲志的任命,東胡可汗正式任命他為東胡駐燕國全權代表,並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