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迅速傳遍了全城,對守軍本來就低迷不堪計程車氣又是一記重挫。
“巡撫大人,末將認為開封已經無法繼續堅守下去了。”賈明河開門見山地說道:“以末將之見,當今之計唯有突圍。”
高明衡大吃一驚:“賈帥難道要棄開封而去不成?”
鎮東侯的密信上要求賈明河神不知、鬼不覺地做好突圍準備,並指名道姓地地要他設法和許平取得聯絡,鎮東侯保證後者會念在與新軍曾經的香火情上放他一馬。
但賈明河斟酌再三,決定不按鎮東侯的指示辦。
——不錯,二十年前侯爺帶我不薄,不過朝廷待我也不薄。
對於鎮東侯手下的大將,除了不能帶兵出征外,朝廷對他們稱得上是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在長生島的時候賈明河除了一個營官的位置外並無多少財富——沒錯,鎮東侯本人也是窮得很,但終歸賈明河從沒有得到過一個大明將軍應有的東西。
現在不同了,賈明河的家財遠超一般的總兵,兒女成親時朝廷從來沒沒有忘記賞賜,尤其是重新在新軍任職後,連幼孫都萌了世襲的軍職。
“巡撫大人,”賈明河擔心如果拋棄周王和河南巡撫潛逃,朝廷震怒之下會禍及自己,不錯,朝廷一般不敢拿有兵權的將領怎麼樣,但是拋棄親王這種事還是過了點,在洛陽拋棄福王潛逃的河南將領就是前車之鑑。就算有鎮東侯護著又怎麼樣?為了新軍的整體形象,賈明河記得參謀司毫不猶豫地把黑鍋推給了自己和蒲觀水,稱一連串的失敗是因為他們匪夷所思的無能:“末將一定能護著大人和周王殿下突圍。”
“如果是二十年前……”賈明河在心裡想著,如果那個時候鎮東侯讓賈明河以新軍士兵的安危為第一要務,賈明河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現在他已經不這麼看了。這些士兵領著朝廷的軍餉,那麼為保護朝廷親王而冒險也是理所應當的,賈明河認為如果能把周王和河南巡撫帶出險境對自己的前程有好處,對鎮東侯也是有益無害:“侯爺太小心了,第一許平未必能夠察覺;第二,若是能把周王殿下帶回京師,那就是損失個千把人也是太值不過了,難道侯爺會認為周王殿下的命不值這些麼?”
……
返回京師後,鎮東侯開始和新軍各位營官談心,暫時他並無透露自己計劃的意思,只是做一些思想準備工作,之前新軍各營在出徵時一樣有針對百姓的行動,鎮東侯希望以後不要再發生這種問題。
“以前是文官統軍,我知道諸位兄弟難做,但自今日而後是我說了算。”很多部下二十年前都曾跟著鎮東侯奔赴西南平叛,鎮東侯希望他們還記得自己當年說過的話:“支援我們新軍的百姓都是義民,我們固然要發自內心地感謝他們,其他百姓也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新軍口中所食、身上所衣都是他們的血汗。”
“侯爺說的是,”王啟年首先應是:“侯爺當年的教誨,末將日日牢記在心,末將發自內心地感謝百姓。”
“侯爺說的是,”此次吉星輝趕回京師後,一再向鎮東侯表示他為沒能及時趕到戰場感到非常慚愧,最大的指望就是下次在戰場上能用戰功洗雪恥辱:“末將一定把侯爺的心意曉諭全軍,讓每個士兵都真心實意地善待百姓。”
晚上,在王啟年的家裡,幾個熟識的新軍營官湊在一起喝酒,大家心裡都有話想說,但是誰都不肯先開口。
悶酒喝了一會兒,王啟年總算帶頭打破沉默:“不是對侯爺不敬,今天侯爺對我的責備我不能心服。”
白天說起軍紀問題的時候,鎮東侯舉的例子就是救火營在山東之戰跟著侯洵一起殺了兩千多百姓。
“我做得有什麼錯?是侯爺親口說:督師大人的命令,我們喊聲遵命就是了。”王啟年一直認為自己做得沒有什麼錯,而且除了鎮東侯也沒有人說他有錯:“那些根本不是什麼良民,他們聚眾作亂,明明是賊。不納皇糧、見官兵就四散逃跑,在山溝裡結寨自保的,不是賊是什麼?我們是官兵,侯爺也說過:哪裡有見賊不捉的官兵?”
既然王啟年開了這個頭,其他營官也紛紛開口附和。
“什麼義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明治下的百姓繳納皇糧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麼?如我們新軍的吃的是皇上的軍餉,侯爺……我拿的也是皇上給的俸祿,我總不能做吃裡扒外的事吧?”雖然曾經跟著鎮東侯冒雨前往西南,曾經不止一次把兩倍於物價的銀子交在沿途村民手裡,但這麼些年養尊處優下來,吉星輝對鎮東侯的說法已經全然不信了:“如果是二十年前,說不定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