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認為的,但現在他的印象已經完全改變了:“王老將軍其實只是個老軍伍,沒有什麼心機城府,不然他也不會落到今天這番田地。”
“或者說,只要將門子弟們沒有了權,就是落地鳳凰不如雞。”相比易猛,趙寧的防備心更重一些,雖然他承認這批失勢的將門子弟也是可以配合愉快的,但是他還是不願意和他們共事:“若是他們有了兵權,那怎麼樣就難說了,畢竟他們一個個不是這個的女婿,就是那個的外甥,真要是讓他們有了爭功的機會,我們還是比不過他們的。”
“這個我自然曉得。”其實易猛心裡已經對這批人有了愧疚和歉意,因為他和趙寧早就商量好,用這批人當教官可以,但是真等上了戰場還是要防著他們,不給他們掌控軍權的機會,這自然就等於剝奪了他們立功的機會。
前日王啟年甚至主動提出,他應該帶著他手下的這批人再去誠實師轉轉,或許他們有一些東西是吉星輝手下那幫不了解的,而吉星輝一夥兒也可能有什麼王啟年眾所不具有的特長。
對於這個建議,易猛已經不能用熱烈歡迎來形容了,除了軍事上的考慮外,他更想到這樣的人員流動性造成王啟年他們根基更淺,更無法在任何一個師中紮下根。本來就不打算給王啟年太多實際職務的易猛馬上向趙寧通報了這個建議,當趙寧詢問吉星輝對此的看法時,後者也是滿口答應下來,連稱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主意。
“真有點對不起他們,不過防人之心不可無,以後有機會再讓陸軍部給他們補償吧。”趙寧和易猛迅速達成協議,王啟年和吉星輝當然還是保持現有職務,他們會作為兩個師的經驗交流團互相派給對方,同樣心懷歉意的趙寧再次重複道:“來日方長,陸軍部總會有機會補償這些勤勤懇懇的人的。”
……
公僕師和誠實師的經驗交流團在前往新的工作崗位前首先自己交流了一番,他們向對方彙報自己都已經進行過了什麼樣的工作,這些人彼此之間本來就很熟悉,更是同病相憐的一群,至於這兩個團的團長也湊到一起私下聊起來。
“你看,我就說吧,陸軍部那一幫肯定在提放著我們。”吉星輝開門見山地對王啟年說道,他們兩個在跟著李軍長來浙江的時候就暗自揣測這絕對不會是件美差,不過他們兩個肯定無法去北伐軍統帥部找差事,也知道齊國公的泉州同樣容不得他們,所以這確實是他們這個集團最後的機會和出路。
和一直在高層活動的舊同僚不同,王啟年這幾年在福建一直小心做人,而且還要求自己最親信的子侄們都要保持低調。無論是之前被關在大牢裡待審,還是之後的蟄伏時光,王啟年和吉星輝還有周續祖都在潛心研究齊國公的動向、揣摩他的思路。周續祖這次說什麼也不同意出山,他對王啟年和吉星輝說那幫老同僚都是身在山中不自知,因為自身的厲害關係對一些跡象已經變得視而不見,準確地說是因為切身利益而不願意相信、不願意把局面往對自己不利的方面去想,而他周續祖已經不能自欺欺人所以能做到旁觀者清——現在周續祖接受了一些媒體的工作,每天給泉州日報和廣州新報等眾多媒體當軍事評論家,點評南北兩軍的得失並對戰局做出各種各樣的樂觀預測。
王啟年承認周續祖說得很有道理,不過他覺得嗅到氣氛有異的不止他們這些被排除於權利中央的局外人——最奸猾而且可能是除了楊致遠以外最瞭解黃石的趙慢熊就一直沒有讓他的兒子加入軍隊或是與其他人聯姻,一開始趙慢熊就沒有為他的後人尋求在新軍中任職,現在更打發他的兒子去幫助黃石籌建什麼科學院——聽名字就知道沒啥權利前途,科學這兩個字都是從海外才翻譯過來的名詞。
不過也就是隻有一個趙慢熊在這麼做,而且他本人還在積極幫助其他舊部安置子弟,這兩年王啟年開始回過味來後不得不承認副大人的心腸真是太陰險狠毒了:他明明早在幾十年前就看出來了些什麼,可是從來沒有提醒過任何一個人,自己還把著權利不放到處撒人情幫老部下們的忙(也曾幫過王啟年不少忙),到時候大家要是倒黴他能獨善其身,要是大家不倒黴他還能回收這麼多年放出去的高利貸。
“以前大家覺得搞一個莫名其妙的軍法官是楊大人不想放棄自己的地盤,”從長生島開始楊致遠就是軍法系的老大,後來新軍搞全套的軍法官系統大家都覺得這是楊致遠在瓜分權利自然沒有什麼話好說,等楊致遠死了後軍法官就被大家齊心協力轟走了,但到了福建後黃石又把這套東西鼓搗出來,顯然就不僅僅是為了監軍。北伐軍統帥部的人感覺依舊良好,把軍法官理解為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