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低階軍官全都讀過許平的教材,周洞天笑稱他們也和許平一樣全是叛出師門的傢伙。
最後許平把趙慢熊等高階軍官也一起放走了,他對其他人解釋為何不把這幫人獻俘北京時說道:“我們還沒有打敗齊公,逼著以後遇到我們的明軍將領都和我們拼命、逼著他們的手下和我們拼命不是什麼明智之舉,我相信主上要的是這天下,而不是幾個明將。”
最後放走的這批明軍將領還得到了特別的優待,許平允許所有校官以上的明軍將領牽一匹馬走,他對趙慢熊抱歉道:“戰馬我們也很需要,所以校官以下的軍官我不能給馬了,但是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劍和手銃帶著路上防身。”
齊世子和一群師長帶著幾千殘兵逃回江西,安慶城外的第九鎮得知大敗後連夜丟棄輜重西逃,被安慶守軍表演了一個乘勝追擊,現在順軍二線部隊還在四處搜尋明軍的潰兵,抓到後如果他們肯發誓也會被釋放。有人建議許平前去堵截還沒有逃出南直隸的第十鎮,但許平對此斷然拒絕。
“沒有必要浪費時間,我們馬上回師江南,南明看似佔了很大的地盤,但是現在浙江和南京被明軍收服的降軍和民團肯定已經蠢蠢欲動。”為了集中兵力於一線,北伐軍任命了大量降將、降官治理後方,讓他們戴罪立功,比如杭州現在就由投降回明方的前江北提督鬱董領著舊部駐守,許平一點兒也不信他們會對南明忠誠,而那些投降南明勸齊公晉王位的江南士林,許平更清楚他們全是牆頭草,大兵一到肯定爭相勸說守將投降來謀取順廷的寬大:“得知我們回師後,這幫傢伙肯定對南明的新任官吏群起而攻之,南明第六軍反倒是孤軍!”
“等消滅了南明第六軍後,我們就能光復浙江,再一次兵臨福建!”許平完全沒有考慮繼續追擊敗軍或是攻擊江西,所有原本指向西方的順軍野戰營都重新指向東方:“我們的目標是泉州。”
第十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 第七節 道義
在江北的十萬明軍約有半數逃散,其中大部分已經不成建制正自行退向江西,成建制的明軍也沒有在邊境地區停留而是撤向內地,第九鎮一直撤到南昌才算是收住腳步。至於被順軍釋放的俘虜更是沒有再戰的慾望,江西方面判斷北伐軍短期內絕對不可能再次出境作戰。在收攏散軍的同時江西總督府全力加強本土防禦,即使是在許平已經掉頭東進的時候,邊境上依舊一日三驚,每天都有大批的報告言之鑿鑿地聲稱發現順軍攻擊徵兆,地方府縣開始向百姓發放武器,組建自衛民兵團練。
受到南京戰局的影響,本來已經進入湖光準備交戰的第四軍也立刻從前線脫離,火速返回江西準備迎戰許平的進攻,原在武昌堅守的明軍更是當機立斷立刻突圍,沿途遭到李定國的幾次阻擊、伏擊,最後傷痕累累地衝出包圍圈與湖光南部的明軍回合。
在處理明軍的俘虜問題上,李定國採用了許平一樣的政策,他下令釋放所有願意做出保證的明軍俘虜,那些被明軍拋棄的傷員也允許明軍接回。李定國聲稱他和許平一樣對擊敗明軍充滿信心,心裡充滿了必勝的信念,完全沒有畏懼當然也不需要仿效前人去殺俘。
當第一個明軍戰俘明確表示他不願意毀諾後,北伐軍和江西卿院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軍方意圖將所有拒絕再次參戰的戰俘以逃兵論處,或是比照叛國例予以處罰。但各級卿院卻極力保護這些戰俘,大夫們對軍屬保證會竭力為這些戰俘辯護——不管親人是不是屬於被釋放戰俘的一份子,軍人的親屬們都很清楚這將會對順軍未來處置戰俘的態度構成重要影響。
最後齊國公以執政大臣的身份釋出宣告,宣佈諒解被釋放戰俘的拒戰情緒,他命令後面用長篇大論對自己的決定進行而來解釋,首先齊國公把南明採用的志願兵制的志願應該定義為:志願從軍並服從軍令直到失去服從軍令的可能性為止;而這個失去服從軍令的可能性被定義為陣亡、退役或被俘;最後齊國公把這個志願型別定義為一次性的,即當被俘發生後,志願兵與南明朝廷的協約已經失效。
在這個解釋下,齊國公府表示如果被釋放的戰俘願意再一次志願從軍,南明朝廷會重新稽核他們的條件給這些人以再次入伍的機會,但是如果被釋放戰俘不願意再次志願從軍,朝廷只要一天不透過徵兵的法令,那麼就無權強迫這些人再次當兵。
齊國公府的命令讓北伐軍很不滿,但是各省卿院都很歡迎這種妥協,這個命令表明了齊國公府的一種態度:即使是軍隊,在涉及民權時也應該處於提刑司的司法管轄下。隨著齊國公府這個被視為妥協的諒解宣告發布後,大批的被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