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放著他們在這裡?”周洞天承認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但是看著敵軍在自己的領土上耀武揚威還是一件讓人感到難以容忍的事情。
“放著他們在這裡也好,如果我有把握把他們消滅的話,我們走了之後他們還是會回來的。”這漫長的海岸線,許平無法到處留兵,如果不留下足以威脅敵軍登陸的部隊,那顯然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拔掉這些港口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但許平認為沒有意義的事情順廷卻認為很有意義,丞相府就認為必須要把這些據點拔掉,以將明軍驅逐出山東——這是很有政治意義的事,周洞天就提醒許平這點:“丞相府擔心百官和藩國都會就此以為我們沒有力量保衛山東。”
“實際上我們就是沒有力量保衛山東全境,這不是以為而是實情,除非有強大的水師,否則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我就是在登州這裡留下大軍,他們不敢再在這裡登陸就會去其他地方。”眼下明軍已經在膠東半島多處建立了濱海要塞,南明海陸兩軍希望它們能消耗順軍的實力,雖然許平不知道對方的想法但是他不願意為不可能達成的目標去犧牲珍貴的兵力和物資:“這麼多堡壘一個個拔過來,就算南明不再登陸,我軍也會被大大削弱,難以擋住明軍對江淮的進攻。”
“那就放著他們不管?”周洞天看到明軍這樣肆無忌憚地在沿海設定據點也很氣憤,所以認為至少應該打下一個震懾下明軍,而且他認為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如果大人覺得登州這個不好打,我們就去打一個小的,然後他們就不敢這樣猖狂了,每個都要駐守更多的官兵才能確保安全。”
“沒有水師前我們確實管不了,而且為什麼要威脅他們,依我看他們據點佔得越多越好,每處都需要修建堡壘,需要駐軍,如果實在太過份了我們也可以用來練兵。”許平倒是很想得開,丞相府的政治因素他基本不列入考慮,只是單純從軍事方面思考問題:“他們的補給都要從萬里之外運來,修建更多的據點就需要更多的補給線和修建工作,這都要消耗齊國公的國力,就意味著他們在江淮戰場的兵力更差。”
在許平的堅持下,順軍中止了一切針對明軍登陸點的反擊,山東順軍按照除非守住的港口價值大於駐紮防守兵力的價值否則就沒有必要堅守的原則進行判斷,放棄了山東半島大部分沿海地區。在內陸許平駐紮了一些警戒部隊,如果明軍嘗試從沿海地區攻入內陸的話,這些部隊才會考慮迎戰,這樣就能讓許平集中最多的資源到陸軍身上。
像是為了打破許平的這個判斷,登陸的明軍在遲遲沒有等到順軍的反擊後確實進一步擴充套件了沿海的據點,不過隨著沿海地區佔據的越廣,南明陸軍部的意見就變得越大,他們也認為海軍花費巨大地維持這些沿海據點是一種浪費,當順軍並不像他們期待地那樣來反攻沿海據點時,陸軍部開始懷疑在山東沿海派駐那麼些軍隊而不是把他們投入江淮戰場是不是一種浪費。
可海軍部不這麼看,他們認為這有利於收集情報,牽制許平的注意力——現在許平處於防守確實稍微好一點,但是假如他想進行反攻,那麼就很難無視他背後的眾多明軍據點,這些地方都可以成為明軍的攻擊出發陣地。不過對此陸軍部也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憑藉明軍的實力,順軍根本無法發起反擊,集中全部的資源從長江上發起一線平推才是最優的辦法。
不過制憲會議卻支援海軍部,他們覺得這在政治上有利,能夠給北方的官吏民心施加很大的壓力,而且從長遠看將來若是中國的海軍打算離開本土進行較大規模的境外作戰,這些也都是不可多得的經驗。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李順的軍事壓力和政治壓力,制憲會議建議海軍部尋找機會攻擊天津到山海關一線的港口,他們判斷順廷可能容忍山東部分港口被明軍奪取,但是絕對無法容忍明軍侵入京畿地區並徘徊不去,所以如果在能力建立一個港口,那麼就可能實現調動山東、安徽順軍並構建一個磨光順軍精銳的絞肉機。
同時海軍還被再次提醒到,要儘量避免攻擊遼藩的船隻,除非它們嘗試進入大順直轄的港口,而且任何試圖奪取遼東港口的行動都被禁止——隨著明軍的軍事形勢不斷好轉,南明正在積極對大順各藩國展開政治攻勢。
不過海軍奪取天津的嘗試很快就歸於失敗,這倒不是由於順軍的抵抗多麼有力,而是在登州等地屢立戰功的鐵甲艦突然喪失動力,它在港口要塞外炮擊了一天後,水手突然發現無論如何也無法啟動它。這時其他的風帆戰艦還無法駛入尚未喪失戰鬥力的港口要塞前直接拖走鐵甲艦,而順軍在發現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