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必然的事情,但他們還是和大漢帝國一樣,是一個以漢人為軸心的漢文化主體國家。
在這一基礎上,未來的格局很可能是大漢帝國中央二十八州、甘寧省、亞漢省形成漢文化的環太平洋漢文化圈,在整個世界範圍內,漢人主體的特性已經無法改變,做為統一的漢文化國家,且同族同源,在這一基礎上,形成一個政治同盟組織的可能性更大,由於文化的相同,即使屬於不同國家,但在溝通和各種問題上的觀點也必然是一致的,由這樣的三個國家形成更緊密的同盟,必然能夠完全主導世界的發展。
在得到這一判斷後,劉協給劉巍和劉逸同時發了一個回函,一方面將自己的判斷傳給劉巍,另一方面讓他們強化經濟文化上的統一,要求劉逸果斷處理土著問題,在內部鼓勵生育,劉巍也要加大移民力度,確保在亞漢利亞州的漢人主體地位,允許土著在當地建立小範圍自治州。
到了華夏三十四年底的時候,劉逸關於亞漢利亞州的情況給他的父親傳來了第一份呈報,他的呈報讓劉協大為震驚,原來劉逸再次抵達亞漢利亞州之後,就發現在整個亞漢利亞州內土著比較集中的地域都發生了大範圍的瘟疫,根據大漢學者的判斷,瘟疫是從六年前的第一批大漢移民中傳播過去的。
劉逸在隨後立刻開展了救援,但成效甚微,對大漢人非常有效的湯藥對當地土著並沒有非常顯著的成效,當地土著也將漢人視為瘟魔,劉逸剛建立西長安和加利福尼亞州後就倉促開始迎接當地土著的圍殺,劉逸被迫大量使用火器,為土著展開反攻,騎軍也開始在整個亞漢利亞州展開反擊,經過長達十年的瘟疫和四年的漢族反攻,如今在亞漢利亞州的土著從最初的接近千萬迅速降低到只有數百萬,並且這一數量還在急劇減少,但戰爭卻沒有停止。
根據這一問題,劉協突然明白為什麼當年的瑪雅等文明會驟然消失了,根本原因就是他們缺乏對瘟疫的抵抗能力。
面對這個問題,劉協也只能是一聲輕嘆,他不知道是該笑還是哭,高興也有,哀嘆也有,歷史用鐵一樣的事實告訴劉協,無論他怎麼避免,歷史中很多必然發生的事情終究會發生,不同的是,原先是歐羅巴人給印第安人帶來滅亡的號角,而現在是華夏人給印第安人帶來滅亡的瘟神。
用進化論來解釋,或許,這一切都是註定的結果,而華夏人和歐羅巴人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對亞漢利亞土著文明稍微有那麼一點尊重,知道儲存他們的遺蹟和文字,用於研究吧。
不愉快的事情很快就會過去,劉協小心翼翼的收拾起自己的心情,仔細研究大漢帝國中央國民院和自己長子制定的“雙重標準”,如今,劉巍正在帝國中央推行內部標準,而劉協則要在巴比倫推行對外的標準。
經過仔細的斟酌,劉協決定首先分裂日耳曼人開始著手。
第十二卷 華夏天下 第十章 日耳曼
日耳曼人是歐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五世紀起,以部落集團的形式分佈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邊的北歐地區,古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人。
條頓人是古代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公元前四世紀時分佈在易北河下游的沿海地帶。公元前二世紀下半葉,條頓人與日耳曼人中的另一支森布里人組成聯盟部落,越過阿爾卑斯山脈侵入羅馬帝國境內,從而揭開了日耳曼人與羅馬人衝突的序幕,這是日耳曼人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
此後,條頓人大舉向亞平寧半島北部推進,公元前102年被羅馬軍隊擊潰,條頓人從此淡出了歷史舞臺,但日耳曼人卻在繼續發展。
到了現在,日耳曼人已經分為南北兩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歐地區擴充領域,他們是未來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麥人的祖先。南支系又分為東西兩支。東支包括哥特人、汪爾達人以及勃艮第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其族體和語言都融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中。西支分為三個區域性集團:一是北海沿岸集團,包括巴塔雅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蠱格魯人和朱特人等。前兩者是現代荷蘭人的祖先,考肯人、蠱格魯人和朱特人也逐漸融合成撒克遜人。二是萊茵-威悉河集團,總體就是法蘭克人;三是易北河集團,其主體是斯維比人,但總體數量並不大。
這些年中,西哥特人在高盧南部和伊比利亞地區,以土魯斯為中心建立第一個日耳曼王國-西哥特王國,東哥特人則從頓河流域開始進入拜占庭,勃艮第人南下羅訥河一帶,建立以里昂為中心的勃艮第王國,在他的身邊就是法拉客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
汪爾達人在潘諾尼亞(今匈牙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