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地被證明了是圓球形之後,另外一位年輕學者提出了地球引力的概念。當然,這位註定會成為大漢科學界里程碑式人物的年輕人,並不是在腦袋被蘋果或者桃子砸了腦袋之後才開始突發奇想。他身邊有幾位曾經跟隨姜維遠洋探險的長者,這些人的言傳身教,讓他在大開眼界之餘,開始陷入對自然科學的狂熱之中。
這位叫胡英傑的年輕人,在經歷無數次試驗之後,終於確定大地對萬物的吸引力是恆定地,同種密度和形狀的物品,從高空墜落到地所需要的時間幾乎沒有任何差別。這種現象使他下定決心一定呀參透其中奧秘。
劉巍本人其實也是一個忠實的科學愛好者,而胡英傑的研究,正是他頗為感興趣的一方面。胡英傑被特許入宮,與皇帝畢業共同研究地球引力,並在不久後逐漸確定了地球引力的相關引數。
這一領域的研究引發了物理學的鉅變,力的本質開始被廣泛進行研討,對磁石對鐵元素的吸引力也開始成為科學界的研究物件。胡英傑一度認為,大地正中心一定存在一塊巨大的磁石,所以世間任何物品在拋向天空後才會乖乖落向大地。但為什麼普通磁石只能吸引鐵塊,而大地卻無所不容,百思不得其解之下,胡英傑只得將這種吸引力命名為萬能引力。
根據系統化的地球引力引數,軍方在設計大炮和槍械的時候,有了更多的標準,這使得本來完全靠感覺設計的槍炮,精確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他們逐漸將射程誤差控制在了二十米之內,將大漢與其他諸國本來已顯誇張的軍械製作實力又拉開了一大截。
由毛髮摩擦產生的靜電效應也被吸納入力學本質的討論中,各大學府都成立了相關研究院,最終是京都理工學府這所國內理科實力最強的學府的六位學者共同發現了電容器(玻璃瓶內外填充錫紙),而長江學府發現了正負電子效應,併發明瞭物化電池(伏打電池)。但是這些發明還不足以帶來一個全新的世紀。他們可以區域性改變人們的生活質量,但直流電也只能為一些小功耗的裝置提供動力。
歷史地發展並沒有擺脫它應有的軌道,劉協看到國內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心中其實已經十分滿意。如今火車的研發已經到了收尾階段,不過考慮到架設鐵軌的巨大成本,劉巍沒敢輕易鋪設太長的軌道。只是為了試驗方便,在天京城外令人鋪就了七里鐵軌。
蒸汽機車的速度開始實在是讓人看了不爽,因為劉協在當初的設計規劃中,曾經以大漢最快的馬車作為參照,要求火車的速度必須要與之接近。這個任務相當艱鉅,因為後世的火車之父斯蒂芬孫也是在無數的嘲笑中一點點改良自己的發明,曾經無數次被人騎著快馬超越了尚在雛形中的火車,直到最後終於用成熟的產品封住了那些固步自封的人的嘴。
無疑大漢的技師們是幸運的,在劉巍的蔭翼下,大漢子民雖然也經常為了這些未成型的新發明充滿種種猜疑和爭論,但沒有人敢對新技術指手畫腳。在宇光鷹眼開發的過程中,劉巍把那幾個造謠生事的技師暴打一頓,也是打給眾人看的,從那以後,這種無中生有的謠言少了很多,技師們也清靜了很多,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專業領域去。
第三次改良的蒸汽機車,只能把速度提升到每時辰六十里,這個速度顯然不能被大家所滿意。但是考慮到它實際負重已經超過了三萬斤,抵得上十輛雙駕馬車的裝載量,因此劉巍還是傳旨嘉獎了相關人員。
從始至終,關於鐵軌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止。反對者一直強調。帝國的耕地並不富餘,而連線全國主要城市所需要鋪設的鐵軌,佔地數量非常誇張。所有聽過蒸汽機轟鳴的人,都對這種巨大的噪音心悸不已,都知道鐵軌附近根本不適合人們居住,因此鐵路所佔用的土地數量仍舊在商榷之中。而鋪設鐵軌的耗鋼量更是讓一干重臣無法接受,那個天文數字誰見了都會到吸一口冷氣。這個看起來比巨靈神計劃更敗家的火車,終日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只是大家討論的重點多關係到國計民生,所以劉巍也並沒有對此過多的干涉。
至於劉協,他一直遊歷在帝國的各個領地之間,對於國內的事物雖然大都洞察,可如今他既然已經交出皇權,自然也不便有太多言論。他來自後世,自然更明白一項可以改變人類生活狀態的大發明,起初遭到多少阻力都不奇怪。好在大漢開明的政策給了發明人足夠的後援,哥白尼和布魯諾的悲劇才不至於在如今重演。
華夏五十年,帝國第一列成熟的火車展現在了世人面前,他自重四萬斤,最大可拖掛六節車廂,每節車廂最大負重十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