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度文明精髓和水平的商朝決不可能是從天而降,在他之前的歷史沒有三千年是無法積累到一種成熟的文字的,在所有已知古文明中,商朝地甲骨文是最成熟和完善,涉及到了各個方面。並且最終演化為漢字,在相同時代的古巴比倫國,仍然沒有這樣成熟的文字。

同樣,華夏文明的起源祖先決不可能比古巴比倫人更聰明,最終形成這樣的文字。其間地艱難和歷史必然是用文字無法表達和記載的艱辛和漫長。

華夏文明的起源也絕不是從漠北南下黃河,恰恰相反,它是從長江流域到黃河流域,隨著水稻文明敗落給粟黍文明,最終在黃河流域形成了華夏民族,而隨著氣候逐漸變暖又冷,粟黍文明最終敗給水稻文明,華夏民族的中心又從黃河流域走向南方的長江流域。

劉協有理由相信,正如希臘文明起源於巴比倫文明一樣,在華夏這片土地上,華夏文明之前,在長江流域肯定還有一個更早更輝煌的文明,是她誘發引導了華夏文明。

也就是說,中國和西方的歷史學觀點,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甚至是無可原諒的錯誤,那就是華夏文明的起始絕對不是黃河流域,而是長江流域,只是最終在黃河流域形成華夏文明為主體的中華文明。

浙江河姆渡遺址,這裡出土了七千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湖南城頭山遺址,這裡出現了六千年前的古城、六千年前的祭壇和六千五百年前的水稻田。在洞庭湖區域,還發現了距今八千年至九千年前的人工水稻。這些都可以說明長江流域的一些文明因素比黃河流域要早。

在巴比倫城前,劉協忽然意識到自己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沒有做,那就是華夏文明的追本溯源的考古工作。

這件事情一定要做,他決心在回到大漢之後,就開展這些論證和尋找工作,找到那些遺蹟,合理地進行勘查,不追求將華夏文明的起源向前延伸,首先在今天史料充足的基礎上,也要尋找到夏朝的都城,至於傳說中的那些都城和遺蹟,也要進行仔細的搜查和保護。

對商朝的甲骨文也要制定保護工作,這個時代去重新整理閱讀,要比兩千年後整理更方便,整理出來的資料也要多的多,對於華夏研究也將更真實。

作為一名歷史學學生,劉協擁有太多歷史記憶,依稀中,長江流域有成都平原文明、江漢文明、太湖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等。在黃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在東北有燕山地區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主要是紅山文化。各個地區性文明都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但是到後來有的文明中斷了,有的文明走向低谷,在自然條件的變化中,黃河文明所代表的小麥文化恰如中流砥柱,朝氣蓬勃,吸納、融合了各地區文明精華,向更高層次發展。與上述考古學文化相對應的是中國歷史上的五帝時代,即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海岱地區的太昊、少昊。

劉協打算回到大漢之後,一定要推進這場追本溯源地探正工程,真正追尋到歷史的真相。而無論歷史的真相的如何,華夏文明地進一步銳化,推廣向整個世界的程序也不會改變。

重要的不是歷史,而是未來。華夏文明的過去只能證明昔日的榮耀,而未來才是最關鍵的。

(我知道這段東西寫出來,很多無聊和充滿正義感的人又要說我是民粹主義之類的。實際上,我只是根據自己的思考去做一些簡單的判斷而已,正確也好,錯誤也好,讓他人去證明好了)

相比於華夏文明歷史中的各個城邦,巴比倫城無疑是一座幸運的古城,這座以石材為主材的城邦在歷史地變遷中仍然保留下來了,它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匯處,更準確的位置是在幼發拉底河東側。

早在公元前1830年左右,來自敘利亞草原地閃米特分支——阿摩利人就以巴比倫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在古巴比倫國最出色的國王漢漠拉比死後,巴比倫不斷受到外族的進攻,歷經了500多年戰亂。直到公元前7世紀末,才在尼布甲尼撒領導下,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然而,88年後,新巴比倫王國又被波斯人徹底毀滅。隨著巴比倫王朝的覆滅。顯赫一時的古城巴比倫,也日漸消失在荒草之中了。

在新巴比倫王國時期,巴比倫也是古代兩河流域地區最壯麗最繁華地都城,巴比倫古城有內外兩道城牆,城裡最壯觀的建築物有三個。就是尼布甲尼撒王宮和著名的“空中花園”,以及那座據說讓上帝感到又驚又怒的巴別通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