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部分

大略講解之後,楊修提議就在這個沙盤前討論新策,或可有奇效,站在自己的得意之作面前,他的心情自然舒爽百倍。

劉協近日喜事連連,蔡琰有喜之後,賈詡、曹操又來相投,便滿足了諸人的要求。

首先是討論開荒策,劉協提出自己的擔憂道:“有些地方可以開荒,有些地方卻不能,比如山地,如果沒有山林的存在,雨天就會引發大範圍泥石流,危害百姓。”

以竹尺指著西域道:“這裡雨水少,強行墾荒種糧只會減少胡楊林的面積,引發水土惡化,導致沙漠化嚴重,所以也不適宜大量屯聚人口,其實開墾新地的地方要有侷限性,必須限制在平原之地,也就是遼州、安州、泰州和遼北平原(今東北平原),遼北一旦安定以後,朕就命之為興州,而兩大山脈的名稱棄匈奴和鮮卑的說法,乃稱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

復又迴歸主題道:“只有這些地方廣開田地才可以,其餘之地如果產糧不豐,就不要種糧,否則地越種越貧瘠,如今北方兩派,劉備最弱,向北推進之時,首先滅他,而得到幷州之後就不再廣開田地,而是部分水流充沛處設為田地,水流不豐之地都應該以林為主,至於渭河北方,雍州北部也不宜推廣田地,那裡都是黃土,林地最為重要,若是處置不周,恐怕大漢又要多了一片沙漠。所以,朕的意思是平原、雨水豐富之地,推廣墾荒。不適宜的地方,寧可將大部分百姓都撤離到平原之地,也不可以強行推田地,否則就是飲鳩止渴。”

荀彧八人皆點頭稱是,張昭道:“統計署華夏元年的統計報告整理已經出來了,目前大漢有百姓兩千八百萬,算上幽、冀、並的七百萬人口,西域現在有戶六萬三千餘,人口五十二萬餘人,實際上我們在中原地區的土地產糧可以養活四千萬人口,即使今天揚州大災,但產糧仍然還是略有盈餘,而且中原土地沒有開墾完的也很多,荊州算是開墾完善的,灌溉條件也比較好,但還是有三成良田無人耕種,揚州有五成以上的土地沒有人種,如果後續的灌溉工程繼續加強的話,那還會出現更多的土地無人可耕種,梁州和豫州推廣牛馬耕比較完善,所以沒有開墾的良田並不多!”

劉協微微點頭道:“荊、揚的土地適合種稻田,水稻田需要的是細種,牛馬耕的需求不大,但其實呢,水稻細種的地方就是插秧和收割的時候需要大量勞力,平時也不需要,所以朕認為如果有大量短工存在的話,荊、揚兩州的土地實際利用程度會增加很多,所以治略府要增加僱工的數量,商社的僱工在農忙時節要奔赴各地務農,待農忙過後在回到商社,山裡的那些百姓也儘量讓他們出來,平原之力的土地那麼多,何必要窩在山裡守著貧瘠之地呢,何況他們在山裡越種的田多,土就越貧瘠,對山林毀壞就越多。”

“徐州大規模實行馬耕之後,人口本來略有豐盈,現在向遼州一帶移民數十萬後,也不是很多了,可以考慮將遼州的本地土著移到荊、揚從事短工,可以讓趙雲用軍隊壓過來!”

劉協安排一些思路後,又讓蔣琬多想點辦法和政策,推廣農田的實際利用率,最後談到了商軍的問題,目前的大漢軍制已經很完善,曹操領了徵北大將軍之後,增設徵東軍,準備在半年後開赴遼州,先定三韓,然後經遼州北上。

這樣一來,徵番號的四軍也基本組建,下面就是要用一兩年的時間讓四軍整頓成精兵,對於增加商軍的原因,荀彧等人就不太清楚了,又擔心商人一旦掌握兵權對朝廷威脅較大,紛紛表示反對。

第九卷 天下雲湧 第六章 商軍策

從南方實施《國商策》開始,開放軍備製造,設立襄陽銀莊,劉協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標,自然不希望被荀彧等人阻止,他沉思片刻,喝了盞茶,才與蔣琬道:“公琰,你接手中治略公有一段時間了,你來說說整個大漢目前有多少商社?”

蔣琬道:“大漢現在有商社兩千八百六十餘家,其中在襄陽銀莊存金財過億錢的有八百二十餘家,每年納稅過億錢的有七十餘家,實力排名前十的都是國商,第一的是東南商社,每年納稅過十億錢(不要被數字嚇住了,就是十萬斤黃金),其次就是江東船社,每年納稅六億錢以上,最後一名是舞陽侯(糜竺)的樊城商社,每年納稅三億錢以上,但舞陽侯的南陽商社卻每年虧損兩億錢左右,不僅與此,各大糧社都是在虧,只是舞陽侯平定糧價舉措最大,所以虧得最多,治略府雖然不停的補貼,還是虧損嚴重!”

劉協示意他停下來,道:“糧社的虧損是有很多問題存在的,朕再慢慢考慮,今天只談商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