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1部分

素行儇薄。反覆不常,至為婦人女子所譏,人品殊不足重。即集中所載酬答之文,亦多涉請謁幹祈,不免脂韋淟涊之態。故陳振孫謂其詩文視樂府頗不逮,蓋亦因其人而少之。

然平情而論,其詩有風發泉湧之致,頗為豪放不羈。文亦大氣盤礴,汪洋恣肆,與李廌足以對壘。在北宋之末,要足以自成一家,固未可竟置之不議也。謹從《永樂大典》蒐採裒輯,釐為詩四卷、文六卷,仍還其十卷之舊。其書簡即附入文集,不復別編。至所作《東堂詞》,則毛晉已刊入《六十家詞》中,世多有其本。今亦別著於錄焉。

△《浮沚集》·八卷(永樂大典本)

宋周行己撰。行己字恭叔,永嘉人。元祐六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字,出知樂清縣。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其為太學博士,以親老歸,教授其鄉。再入為館職,復出作縣。鄉人至今稱周博士,蓋相沿稱其初授之官也。振孫載《浮沚先生集》十六卷、《後集》三卷。《宋史·藝文志》載周行己集十九卷。正合前後兩集之數,而又別出《周博士集》十卷,已相牴牾。《萬曆溫州府志》又稱行己集凡三十卷,更參錯不符。考振孫之祖母,即行己之第三女。振孫所記,當必不誤。

《宋史》及《溫州志》均傳訛也。行己早從伊川程子游,傳其緒論,實開永嘉學派之先。集中有《上宰相書》雲:“少慕存心養性之說,於周、孔、佛、老無所不求,而未嘗有意於進取。”又有《上祭酒書》雲:“十五學屬文。十七補太學諸生,學科舉。又二年讀書益見道理,於是學古人之修德立行”云云。觀所自敘,其生平學問梗概,可以略見。則發為文章,明白淳實,粹然為儒者之言,固有由也。且行己之學雖出程氏,而與曾鞏、黃庭堅、晁說之、秦覯、李之儀、左譽諸人皆相倡和。集中《寄魯直學士》一詩,稱“當今文伯眉陽蘇,新詞的爍垂明珠”。

於蘇軾亦極傾倒,絕不立洛、蜀門戶之見。故耳擩目染,詩文亦皆嫻雅有法,尤講學家所難能矣。集久失傳。今從《永樂大典》所載蒐羅排比,共得八卷。較之原編,十幾得五,尚足見其大凡也。

△《劉給事集》·五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劉安上撰。安上字元禮,永嘉人。紹聖四年進士丙科。由錢塘尉歷擢殿中侍御史。疏劾蔡京,不報。復與石公弼等廷論之。坐是浮沈外郡者十六年。晚知舒州,乞祠得提舉鴻慶宮。靖康元年致仕。建炎二年卒於家。據薛嘉言作安上行狀,稱其有詩五百首、制誥雜文三十卷,篇帙頗富。然焦竑《國史經籍志》載劉安上集實止五卷。與此本相合。蓋兵毀之餘,後人掇拾而成,非其原本矣。《宋史·藝文志》作四卷,則當由刊本舛訛,以五為四耳。自明以來流傳甚鮮。朱彝尊自潁州劉體仁家借抄,僅得其半。後得福州林佶抄本,始足成之。其詩醞釀未深,而格意在中、晚唐間,頗見風致。文筆亦修潔自好,無粗獷拉雜之習。蓋不惟風節足重,即文章亦不在元祐諸人後矣。

△《劉左史集》·四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劉安節撰。安節字元承,永嘉人。元符三年進士。官至起居郎,擢太常少卿,出知饒州。遷知宣州,卒於官。是集不知何人所編。前有留元剛序,標題雖稱《劉左史集》,而其文始終以周孚、劉安上與安節並稱,謂之“三先生”。又只言其氣節,而無一字及文集。莫之詳也。其編次頗無法。首以奏議,次以表,次以疏狀是矣。而以《功德疏》入之疏狀,則為失倫。又次以應酬諸啟冠墓銘之前,又次以祭文、青詞冠經義、論策之前,則顛倒尤甚。終以《漁樵問對》,其名與世傳邵子書同。核其文,亦皆相合。考晁公武《讀書志》曰:“《漁樵問對》一卷,皇朝邵雍撰。(案此為《讀書志》之原文,故仍其舊稱,謹附識於此。)

設為問答,以論陰陽化育之端,性命道德之奧。邵氏言其祖之書也。當考”云云。

則《漁樵問對》有謂出自邵子者,有謂邵子之祖者,均不雲安節所撰。不知何人編入集中。然以《太極圖》歸鶴林寺僧壽涯,以《先天圖》歸華山道士陳摶,儒者皆齗齗爭之。以此書歸於安節,而儒者未嘗駁其非。或亦疑以傳疑歟?安節出伊川程子之門。其生平略見卷末附錄《上蔡語錄》三則及許景衡所作祭文墓誌中。

其文章亦明白質實,不失為儒者之言。經義尤明白條暢。蓋當時太學之程式,後來八比之權輿也。凡《周禮》十一篇、《論語》三篇、《孟子》二篇、《中庸》一篇。其《中庸》一篇介《孟子》二篇之中,蓋繕寫偶失其次。《周禮》第四篇前闕四行。以文義考之,其題當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