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且�氈歡に狼耙褂�12門徒舉行“最後的晚餐”的場所。東耶路撒冷橄欖山頂的耶穌昇天教堂,還遺留著耶穌死後三夭復活並在此昇天時的腳印。

(二)

奧麗特怎麼也不進著名的大馬士革門,儘管我反覆闡明我對大馬士革門神往已久,可她就是不幹。因為那裡聚居著阿拉伯人,她自幼接受的教育就是永遠別沾大馬士革門。她說,那裡的阿拉伯人肯定會朝她扔石頭,除非她挽著我的胳膊裝外國遊客。按照傳統她作為猶太人只走猶太人的加法門,我只得跟在她身後亦步亦趨。

耶路撒冷老城由4個小區組成,其中東南區最大,我也最感興趣。眼前一條條婉蜒的小路通向沙漠,遠近高低錯落的民居、教堂、清真寺、墓地在陽光下變化著顏色。這裡居住的全是阿拉伯人,狹窄的便道上是著名的阿拉伯市場,荷槍實彈的以色列軍警不時穿行於平民之間。市場上出售的甘藍、橙子、香蕉都是我平生所見最好的,兩謝克(1美元)1公斤。金光閃閃的首飾店簇擁著舉世聞名的阿克薩清真寺和聖石清真寺。

阿克薩清真寺是僅次於麥加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的伊斯蘭第三聖寺。“阿克薩”在阿拉伯語中是“極遠”的意思,這個名稱來源於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那次神奇的登霄夜遊七重天。我在東耶路撒冷的採訪全仰仗日本記者村田,因為奧麗特死也不肯陪我東進一步。村田把我領到阿克薩清真寺正東的“卡斯”水池前,做禮拜前的“小淨”。村田告訴我,伊斯蘭教徒做禮拜前須先洗手、洗臉、洗肘、洗鼻孔、用溼手抹頭、沖洗雙足……這全稱之為“小淨”。我緊跟在他身後“小淨”之後,才扒掉臭球鞋進了高大莊嚴的聖寺。

該寺始建於公元709年,後幾經翻修。主建築高88米,寬35米,內聳53根大理石圓柱和49根方柱,內有神龕、木製講臺等,內部嚴禁攝影。

與阿克薩清真寺僅一箭之遙、位於聖殿山頂的是金頂清真寺,壯麗輝煌,以純黃金片貼頂,陽光下金光四射,無比莊嚴。內建聖石一塊,據說當年先知穆罕默德就是夜遊至此石,才騎馬上七重天的。

出阿克薩清真寺沿花崗岩小徑拾級而下經過昏暗狹長的花崗岩隧道,前面就是所羅門大帝第一聖殿的殘牆,回首仰望,我發現阿克薩清真寺與猶太教哭牆僅一牆之隔,建在同一塊地基上。我一直走向猶太教哭牆神殿底座,此時我的心好像承受著寒風苦雨可仍安然自得地對著遠山歌唱。

我大口吸著來自錫安山頂溼潤寒冷的空氣,微痛的喉嚨立刻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快感,我莫名其妙地咧開大嘴朝所有的人傻笑。當年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月歸來,也曾踏著這條小徑拾級而下,當時他問以色列考古學家本一杜夫:“當年耶穌真的在這裡走過嗎?”本一杜夫答道:“正是。”阿姆斯特朗鄭重宣佈:“我此時的心情比踏上月球時還激動百倍!”穿過阿克薩清真寺西牆旁的一條花崗岩隧道,就來到了猶太教聖地——哭牆。公元前11世紀大衛王統一猶太各部落,以六角星為以色列國象徵,定都耶路撒冷。其子所羅門,那個以鋼鋸巧斷婦女爭奪男嬰案的聰明皇帝,高築城牆抵禦外敵,聯姻埃及,用7年時間在錫安山頂建造了第一座猶太聖殿——所羅門聖殿。據《聖經》記載,所羅門聖殿長40米、寬13。3米、高2O米。巴比倫攻佔耶路撒冷時將第一聖殿付之一炬,猶太人將其重建後又被羅馬人燒燬,阿拉伯人在此基礎上修了阿克薩清真寺。今天的哭牆乃是當年所羅門聖殿僅剩的一堵殘牆,可猶太人將其視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哭牆長48。77米,千百年來,世世代代的猶太人從世界各地來此號哭,寄託故國之思,頗似中國古代《詩經》所抒寫的黍離之悲。至今,每逢安息日,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到哭牆哀悼、祈禱,將寫有自己的心願的紙條塞入哭牆牆縫,以求神助。我亦將寫有自己的心願“當好記者,娶好姑娘,生小超人”的紙條畢恭畢敬地塞進哭牆。

“哭牆”用鐵柵欄把前來的男女一分為二,我與奧麗特小姐分別進入各自的群體,戴上拳頭大小的猶太帽加入慟哭的人群。

(三)

耶路撒冷城的所有路標和商業櫥窗都以英文、阿拉伯文、希伯來文三種文字書寫,耶路撒冷城的三個禮拜天——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日分別為穆斯林、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休息日。準確他說,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休息日,叫主麻日;星期六是猶太教徒的休息日,叫安息日;星期日是基督徒的休息日,叫禮拜日。同一座城中的不同人群,分別在不同的日子休息,這一點很令初來乍到者感到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