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氣好’,在他正需錢打內戰時,交涉經年的善後大借款剛在此關口簽字。原來本為善後而借款,如今借了款反不能善後,也是國運多舛吧,夫復何言。【為了解善後大借款的大致經過,讀者可參閱上引‘北洋軍閥’卷二,頁一四六─二六○,‘善後大借款’】

第二次革命。第一次內戰

總之,袁、孫兩黨的對峙至此已劍拔弩張,正如早年的美國內戰(一八六○ ─一八六四),蓄勢已成,就看誰開第一槍了。林肯是個聰明人,他等著(甚或是以調兵遣將行動引誘著)南方來開第一槍。一槍既發,他就以國家元首之尊,為維護國家統一,下令討伐了。林肯這個狡猾的手腕,後來又被羅斯福學到了。珍珠港事變之前,羅氏深知美日之戰不可避免。但他格於國內孤立派之反對而不敢公開叫囂,只有製造戰爭形勢,希望日本小鬼來開第一槍。誰知他手腕玩的太靈活了,連中國給他最機密而可靠底日本發動戰爭的情報,他也故意的延宕了。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吃了珍珠港那個大虧。但是,朋友,美國是吃了大虧了,日本開第一槍的代價就更大了。非關本題,暫時打住吧。

我國民初的二次革命的形勢也是如此的。他們那時轉型還在初級階段,打內戰還不知啥叫保密。中山的叫囂聯日討袁的種種‘策略’,應夔丞階段的特務雖然很原始,這點情報袁黨還是有的。至於袁的調兵遣將(他把李純精銳的第六師於五月初自保定南調武漢,另調精銳從海道向上海增援),就更是公開的了。而國民黨此時,黃興的主和派的聲音,已早被中山主戰派的叫囂所淹沒,戰爭形勢已成,這時國民黨還在宣傳袁氏的大借款‘不合法’,則中山的聯日倒袁,搞分裂活動又何嘗‘合法’?大家都無法無天,那就由槍桿來決定一切了。所以在民國史上,‘第二次革命’事實上是‘第一次內戰’。壞事怕開頭,打了第一次內戰‘,以後就打他們個一千次了。第一次是個’偶然‘一千次就是個’必然‘了。小民何辜,罹此百年浩劫,也是命運使然吧。

國民黨掃地出門

當然這第一次內戰,強弱勢殊,袁世凱這民國史上第一位強人,此時是採取主動的。六月九日,袁以‘大總統令’,把江西部督李烈鈞免職,由駐節武昌的副總統黎元洪暫代。繼之粵督胡漢民(十四日)、皖督柏文蔚(三十日),亦相繼被免。同時黎元洪在武漢亦大捕地下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時粵、皖兩省黨人,皆有窩裡反,胡、柏二人雖心有不服,還是遵令去職。李烈鈞因在江西掌握較穩,被撤職心有不甘,乃潛滬與中山密商之後,又潛返江西湖口,約集心腹同志,及武漢避難黨人,密謀起義抗袁;舉棋未定,李純已受命為九江鎮守使,率軍步步進逼。李烈鈞不甘示弱,乃於七月十二日,在湖口要塞布檄鳴炮,公開起義討袁,打響了‘第二次革命’的第一槍。

【筆者附註,這第二次革命和民國開國後的第一次內戰,便帶有嚴重的區域主義(Regionalism)的色彩。我國古代地方政府,本有一種‘迴避’的制度。如漢制便規定,本郡人不能為郡守,非本郡人,不得為郡吏。這就是現代政治學上的所謂‘制衡制’,是很科學的。此制斷斷續續地實行,兩千餘年末嘗廢。清制仍遵守本省人不能任本省督撫的傳統制度。所以再有清兩百餘年的地方政府,三藩以後,再未發生藩鎮割據的現象。民國成立之後,首先就把這一優良政治傳統破壞了。民初各省都督幾乎全是本省人。這就開啟了本省軍閥盤據本省的惡例了。國民黨這民初三督,也都是本省人;跟他們鬧窩裡反的也都是本省人。例如廣東,那時中山下面的哼哈二將:胡漢民和陳炯明都是廣東人。二人不和,弄得兩人都反袁,都不敢反袁。江西的李烈鈞掌握得比較嚴密,窩裡反問題不大,所以他敢於起兵反袁。但是李的本省同志之反袁,為著革命的利益,顯然沒有他們抗拒‘北軍’(客軍)心情的嚴重。其時遠在雲南的蔡鍔(蔡為湖南人而任雲南部督),對此日益滋長的Regionalism便深具戒心。蔡雖然也是反袁人物,此時他卻助袁,通電痛斥李烈鈞‘以前行為,本難寬忍’。(見一九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雲南蔡鍔豔電’載上引‘北洋軍閥’卷二,頁一四四。此電在原書中誤印為一九一五年)。此一區域主義,後來竟濫觴于軍閥時期。至臺灣而變本加厲,可悲也。】

這時憤恨袁氏專權,或僅為不滿現狀,欲為自身另找出路的國民黨的中下級軍官,亦所在多有。如今江西義旗一舉,各地也紛紛響應。民黨的老巢在江西、廣東、安徽、上海,固無論矣。縱在較北的徐州駐軍之內,也不乏反袁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