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惡鬼營大肆來犯時,紀龍也不是沒想過要調兵前去抵禦。眼下破軍營鎮守東北,有草原各部的牽制和邊線的防務,根本不可能造成困擾,調出三、四萬兵馬確實也不是什麼難事。
惡鬼營又不是開朝四大營那樣的狼虎之師,一群新兵的戰鬥力又能強到什麼地步?即使是莫坤率四萬大軍過去迎敵,紀龍都不會有憂慮之處。畢竟在經驗上,惡鬼營不佔上風。
可就是“破軍營”這三個字讓紀龍腦子裡瞬間靈光一閃。再想想開朝四大營,立刻明白了問題所在。仔細一回憶,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
開朝四大軍營橫掃天下,四位開朝大將的功勳累累,也是讓人驚歎與敬佩。
四大軍營當年橫掃天下,將元兵殺回草原後,又與各路起義之師一戰,才打下了大明的這片疆土。邁過血河、踏過了無數的屍骨,可以說沒有四大軍營就沒有這開朝的大明。恰恰就是這一瞬間的感慨,讓紀龍突然醒悟過來。四大軍營的強大毋庸質疑,但似乎人們一直只記得四大軍營的存在,而忽略其他在開朝大戰時強悍無比的兵馬,這些兵馬中就包括了朱允文曾經率領過的天機營。
四大軍營功成名就後,天機營在往後二十年的時間裡,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甚至人們都忘了曾有這麼一個可與四大軍團齊名的大營,不少年輕人聽都沒聽過這個稱號,也不知道朱允文在少年時統率過十萬大軍,參與了開朝大戰,堪稱是一代少年英豪。
現在的聖上並不是什麼文人雅士,更不是以禮儀溫和治天下的儒君,相對的,在戰亂之時他也是戎馬出身的悍將,未立太子時就在馬背上踏屍前行,手下聚起無數怨魂建立了自己的無上威信,當年的天機營也是能與四大軍團平起平坐的狼虎之師。
在開朝的論功行賞時,四大軍營的軍將們幾乎都加官進爵,個個都是風光無限,四位大將軍更是被封為開朝大將,以大將軍之威傲視大明,享受百姓們的膜拜,將自己的名字傳誦千古,也成就了開朝四大軍營的不世之威。
開朝之時重賞的當然是百戰餘生的武將,當時的文官根本沒多少地位,唯獨朱允文和他的天機營沒受到多少賞賜,而且天機營還被朝廷漸漸的淡漠掉。當時不少人都為朱允文和天機營叫冤,天機營功勞之大可是不亞於四大軍團,不少人還說應該是“五大軍營”可朱允文似乎對這些功名之事不以為意,一邊安撫著委屈的手下們,一邊把天機營打散編制,分化到各地駐紮,儼然就是一副釋兵權的大度,顯露了不與四大軍營爭功的胸襟,又隱隱是在表明自己並不需要那些功勳。
這一舉動又為他贏得了不少人心,再加上當時他已經位居太子之位,遲早會是大明的國君,所以朝廷上下也就沒再說什麼,武將們更是交口稱讚,誇獎這個未來的國君有氣度。一切都圓滿結束,人們也忘了這個曾經的太子,也是戎馬出身的悍將。
這些事已經塵封多年,天機營這個名字早就被眾人所淡忘,像是不曾出現在大明的開朝史上一樣。所有人的眼裡都只有功成名就的四大軍營和四位驍與無比的開朝大將,事到如今似乎已經沒人能想起這個昔日強悍至極的狼虎之師。
當十萬大軍集結直隸的訊息傳來,紀龍這才算鬆了一口氣。還好自己機警了一些,要是派出的兵馬被惡鬼營糾纏上的話,恐怕這會兒就得落入被天機營圍城的境地了雖然是躲過了一場陰謀,但紀龍卻皺著眉頭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十萬大軍的天機營在暗地裡練了那麼久,看樣子足既有經驗老到的老兵,又有不少新兵的結合。
蟄伏了那麼久,恐怕戰鬥力也絲奄不遜色於四大‘軍團,甚至比起當年缺兵少糧的開朝大戰時還強了幾分,津門該怎麼度過這樣一個難關?
誰都低佔了天機營的戰鬥力,甚至忘了還有這麼一支開國之師,但紀龍年少時也經歷過開朝的大戰,即使當時懵懂但也知道個大概,天機營也是血水裡爬起來的大軍,橫掃元兵後在內戰時更是驍勇,真要一戰的話,津門的駐軍不知道能不能擋住他們的鐵蹄。
“哎,你真是技高一籌呀”
紀龍思考到最後只說出這一句詁,不知道是在自嘆時運不濟還是在讚揚朱允文的手段。把一支狼虎之師藏匿了近二十年之久,在保持戰鬥力的情況下竟然做到了滴水不漏的境地。而自己一開始起事的時候他也不急於調兵遣將,二十選擇在這雪上加霜的時刻難備給自己來上一刀,這需要多重的心機和信心呀!
津門周邊的三十公里內已經是紀龍重兵屯守之地,靠河北方向的城市被許平盡數打下後,為了保險起見,紀龍也只能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