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發燙,涼後才可打蠟
低質量的“普通打蠟”
普通打蠟也叫直接打蠟。90%以上的司機都採用這種打蠟,實際90%以上的專業服務網點也採用這種直接打蠟法。
所謂直接打蠟是車洗淨擦乾,車體常溫時將蠟打到車上,用柔軟毛巾拋光,最後用軟毛刷將縫隙裡的殘蠟去除。這種直接打蠟較適合新車漆。新車漆表面光滑,無殘跡,無劃痕,打蠟後能有一個很理想的水平表面。
一年以上的車漆沒有新車的那種水平表面。用顯微鏡放大(幾十倍)看,它的表面實際上凹凸不平。這種殘缺是我們前面談到的各種腐蝕造成的。
高質量的“專業打蠟”
這裡選介紹幾個新名詞。
上光釉:也叫增光劑。它的主要功能是添補車漆的劃痕缺隱,使表層達到水平。釉的光澤度很高,看上去如同打蠟一樣。
密封劑:與上光釉一樣,它的基本功能也是添補劃痕缺陷,但密封劑更強調的是附著漆的能力,即它的“密封”效能。密封劑的光澤度比上光釉要差。
高質量的“專業打蠟”分兩個步驟:密封和打蠟。
密封,也叫“還原”程式,就是先把車漆還原到它的本來“面目”。這裡指的“還原”是填補劃痕凹凸不平的地方,不是真正的還原。
還原產品可選用上光釉或密封劑(選其中一種即可)。方法與打蠟一樣。
打蠟:密封還原後必須要打蠟!上光釉和密封劑的溶點極低,陽光下不足一小時就會消失。所以要儘快打蠟。
蠟實際上起雙層的保護作用:保護車漆,保護上光釉帶來的車漆水平面。有人“偷懶”,認為打蠟程式可“省略”,因為上釉後車已足夠亮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豈可盲目節油
低標號汽油就是慢性毀車
近日看到一篇《油價上升不全是壞事》的文中以讚賞的口吻說,隨著油價不斷飆升,許多車主改變了購車和用車觀念,有的原來準備買轎車的,現在改為買微車;有的過去用97號汽油的車子現在改用93號油……其實,這種為節油而使用低標號汽油的做法是錯誤的,媒體提倡這種做法也是一種誤導,只能說明寫此文的記者對此知識不瞭解。
圍繞汽車壓縮比與汽油標號的關係問題,媒體曾作過多次報道,還引發了一些網民的爭論。原以為這個問題應該為眾多車主熟知了,現在看不然,仍有普及這個知識的必要。
首先要明白,一輛車用什麼標號的汽油,不是車主隨隨便便就可以更改的,它是由車子的壓縮比決定的。
壓縮比是什麼?簡單地說,壓縮比就是活塞在汽缸運動時達到點火時的容積與整個汽缸容積之比,或者說是汽缸活塞的最大行程容積與最小行程容積的比值,也等於整個活塞的運動行程上止點和下止點在不同行程位置的容積比值。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壓縮比越大,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就越大。壓縮比越大,發動機的功率越大,耗油率越低。
再來看看汽油。標準汽油是由異辛烷和正庚烷組成的。異辛烷的抗爆性好,正庚烷的抗爆性差。理想的汽油,應該百分之百的是異辛烷,但是做不到,煉油廠所能做到的,只能是最大限度地減少正庚烷。汽油標號是90號,表明這種汽油裡所含異辛烷為90%、正庚烷為10%。同理,98號汽油,就是其中的異辛烷為98%、正庚烷為2%。汽油標號越高,異辛烷值就越高,發動機爆震就越少。反之,如果車主擅自降低了車子所用汽油標號,那麼發動機爆震現象就越嚴重。
爆震是什麼?大家知道,發動機做功,是透過活塞在汽缸裡上下運動完成的。假設活塞上止點為刻度“10”,正常情況下,活塞下行到“1”的刻度時,正好火花塞點火,那麼噴油嘴噴出的一定量的97號油在燃燒室就會燃燒很充分,所做的功就最大化。反之,車主擅自降低了汽油標號,使用了93汽油,那麼,當活塞運動到下部“2”的刻度時,就提前引爆了。這時就產生了兩個力:一是活塞要按照事前設定的位置繼續由“2”向“1”運動,二是已經提前點爆的燃燒室氣體就會反推活塞向上運動。兩個力就會發生衝突,燃燒的汽油所做的功就會被抵消很大一部分。也許有些讀者不知,一定量的汽油做的功,真正作用在車輪上的“有用功”,只佔5%,剩下的95%功都被車輛自重和必須排出的尾氣“無謂”地排掉和消耗掉了。我們再人為地將其功率降低一些,不是更費油嗎?
起動馬達與發電機維修保養
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