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缺乏應有的堅實的輿論基礎。

▲BOOK。▲虹橋▲書吧▲

第82節:清醒八 退場時,總要留點好話題任人道說(7)

第二,體制的不完善為一些領導道德失範開啟了方便之門。西方政治哲學認為,制度建設的前提假設是人性本惡,因為人性本惡,所以在政治權力的配置上應該設計較為完善的制度,以防止權力的濫用。而我國傳統的政治前提假設乃是人性本善,所以我國傳統社會中重人治,而缺乏法治,缺乏完備的制度設計。我國領導在運用權力的時候,更多的是靠道德良心制約自己的行為,缺少嚴格的制度規範人們的行為。在這種只靠應該,而缺乏必須的狀況下,在金錢、權力、美色等各種誘惑下,某些領導的道德失範就從可能變成了現實。

第三,領導道德評價機制不完善。良好的道德評價機制能夠使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得到肯定,受到社會輿論的讚揚;使違反道德規範的行為受到一定程度的懲罰,承擔輿論壓力,付出代價。我們現在的領導道德評價機制還不夠完善,在某些地方,那些性情耿直、敢於直言而對工作又兢兢業業的領導不但得不到重用,反而受到冷落,被邊緣化;相反,那些善於曲意奉承而政績平平的人卻能夠飛黃騰達。這種情況的存在不僅不能發揮領導道德評價機制應有的正面作用,反而會鼓勵不道德行為的存在和蔓延。

我想產生腐敗的原因不外乎兩種,即主觀思想作祟和客觀環境誘導。而要剷除腐敗的方法也只有兩種,即從外部環境上講,要建立健全懲治監督機制;從內部環境上講,要加強幹部的道德修養建設,移用“師德”一詞的含義,加強幹部的道德修養建設就是要加強“領導德建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的今天,加強“領導德建設”,不斷提高幹部一心為民的道德修養,是一項十分緊迫而刻不容緩的大事。

“民無德不立,政無德不威”。德是做人的根本,更是當領導從政的根本。近些年來,我黨湧現出了一大批如孔繁森、任長霞等的好公僕,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們的事業充滿了信任、信心和希望。但同時,幹部隊伍中也出現瞭如胡長清、成克傑等一批德不修、政風不正的腐敗分子。這些領導幹部的“缺德”,嚴重地損害著黨的肌體,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加強領導德建設是實施公民道德建設戰略部署的要求。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朱熹亦稱:“上行下效,捷於影響。”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們大都認識到,官員如果能在道德上率先垂範,便可收到“不令而行”、“不勞而治”的功效。反之,官員若缺德、無德,則“雖令不從”,會對社會的道德風尚產生不良影響。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首先要加強“領導德”建設。

加強領導德建設是黨的宗旨對領導幹部的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也是領導德的第一要務和根本所在。古時的官吏也曾有“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豪言,而今的共產黨人更是要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更要自覺擺正同群眾的關係,破除“領導本位”意識,做到情繫百姓,權為民用,利為民謀。有人說得好:“當領導是最容易的事,只要你心裡想著老百姓;當領導也是最難的事,因為你必須時時想著老百姓。”

加強領導德建設是人民群眾對領導幹部的要求。“好人不見得是好領導,但好領導必須是好人”。群眾評價一個幹部,不僅看他們怎樣做事,還要看他們怎樣做人。不當政客,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成為值得人民群眾信賴的人。

加強領導德建設是對領導幹部“安全著陸”的要求。從實踐看,貪婪的領導都有一個蛻變過程,先是思想道德上出現了問題,貪圖權力、金錢、美色,放棄了人生觀、世界觀的改造,進而行為脫軌,越陷越深,最後觸犯刑律,身陷牢籠。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權力往往是不法分子追逐和進攻的重點目標,領導幹部要有一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惕性,自覺維護好權力的尊嚴;要有一種民事未妥就寢食難安的責任心。

“道德建設,從領導做起。領導德建設,從我做起。”以德律己、以德修身、以德律權、以德立威、以德服眾,在內心深處築起一道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線,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反躬自省,透過一點一滴的改進,把自己修煉成一個道德高尚者,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和重託。

總之,要從根本上解決領導德缺失問題,還是要透過制度設計監督、制約領導手中的權力,樹立起法律的真正權威。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