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晚上再把他恭恭敬敬地送出村外。剛嫁出的女兒在這一天一律回孃家躲火,倒不知是什麼緣故。火把是早早綁好的,它的主幹一般是玉米或者是高粱的秸稈,三五根綁紮在一起。一到有了夜影,朦朦朧朧中,忽然從各家各戶竄出一些半大小夥子,手裡拿著火把,邊喊邊跑,邊跑邊喊。很快,他們聚集在街道巷口,三五個,七八個,十來個……越積越多,把個天空照耀得形同白晝。一聲吶喊,一群火把向村外奔跑而去,不斷有火把加入流動的行列,然後又匯入從其他村莊衝出的火把群中,很快成了火把的海洋。幾個村莊的火把最終聚集到最大的幾個村莊交叉的十字路口,所有的火把堆積起來,燃起的熊熊大火直衝霄漢,一直照耀到遙遠的山巒。畢畢剝剝的鞭炮聲伴隨著火光煙霧瀰漫在夜色中,給江北的大地注入無數的詩韻和情致。大人們也都跟著出來看熱鬧,他們站著高地上,看看斑斑點點的燈火,談論著開春的打算。忽然傳來吵鬧聲,不用說又是攀比火把時起了爭端,大人們火速趕過來加以勸解調和,要不又會打起架來。哪家的柴垛被壞壞的孩子給點著了,哪家的小孩子的棉鞋、棉衣燒了個洞……這一夜啊,大人們別想有一些安生。

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新春期間的節日活動也將在這一天達到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燈、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這一佳節。花燈,在故鄉,有的是買來的,有的是自家做的。其實,做花燈也不是什麼難事,找幾段竹子,用刀破開,理出細細的幾條,然後扎個花燈的輪廓。花紙集市上就有,幾角錢就能買好些,圍著輪廓糊一圈花紙,裡面固定好蠟燭,一個簡易的花燈就大功告成。要想做複雜一些的,就找村裡的能工巧匠。他們做的花燈,有游龍戲鳳的,有吉星高照的,有大富大貴的;有龍燈、宮燈、走馬燈、紗燈……還有的花燈別出心裁,裡面的魚啊,羊啊,小白兔啊,旋轉不停,四周的燈壁上卻是燈謎,簡潔流暢,讀來朗朗上口……也是一上燈影,各式花燈齊出,小孩子們熱熱鬧鬧,提著燈,滿村子裡亂跑,比著誰的花燈漂亮,誰的堅持的時間長久。家鄉有圍著大坑照燈的習俗,坑很大,四周全是未萌待發的柳樹,坑水清澈瑩碧。四周漸漸彙集了放花燈的孩子們,提著燈,三五成群地圍繞著大坑轉圈。天空,群星熣燦;地面,星火點點。和著嬉戲聲,給北國的大地增添了詩意和魅力。花燈,是可以撞的。自家的很快要燃完,怎麼辦?比不過人家,壞小子們就裝著不經意跌個跤,花燈就撞在人家上面,蠟燭一倒,花燈著火。脾氣好些的,就此作罷,放燈的興趣剛剛燃起的,自然要大鬧一番。四周圍攏來不少看燈的孩子,邊笑邊鬧,這不,又有撞燈的了,火一著,一分鐘不到,花燈化為灰燼,唉,誰還打架啊,鬨鬧著到別處玩吧。

“二月二,薺菜扁(水餃),也不咳嗽,也不喘。”這是家鄉的民謠。二月二這一天,大抵是都要做“薺菜扁”的,蔥綠脆嫩的薺菜散發著幽香,被包進水餃裡面,吃在嘴裡,五體透爽,自然會祛除各式疾病。薺菜,買來的,大都是過了幾天的,不如自己到田地裡去挖。伴著春天氣息的來臨,麥苗已經返青,綠綠的田地間,各色野菜爭相萌發,提著圓圓的菜籃,拿著把小鏟子,走在鬆軟的田塍上,挖到那些油綠的薺菜,輕輕放入小籃子,別有一番情趣。回家洗淨,切好,混入些肉屑,包成“薺菜扁”,吃到口裡,甜在心裡。這二月二,還是“龍抬頭”的日子,人們認為這天正是蒼龍“登天”之日,俗稱“龍抬頭”。它一般處在驚蟄之後,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農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北國的年節隨著春回大地而劃上了一個大大的句號,人們在歌舞喧鬧中感受著溫馨和美好。春天已經來臨,幸福的人們又開始背起行囊,朝著下一個驛站詩意地進發,“一年之季在於春”,前方有憧憬,有期待,有希望,有未來,還有……還有下一個江北的中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