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作上下功夫了。
故而,蕭致遠在看到呂恆寫下了一個詩名後,便很是不解。
不過,當他看到呂恆緊接著寫出的第一句詩詞後,他心中的那一絲擔心和憂慮,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則是深深的震撼。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拄思華年。”蕭致遠輕聲的念出了這兩句開頭句子。抑揚頓挫的聲音,在鴉雀無聲的船艙中,顯得格外的清晰。
這是錦瑟的開頭兩句。以一種空虛飄渺的自嘆形式,讓人瞬間沉浸在詩人那帶著對過去點點憂傷的愁緒中。
他嘆了一口氣,看著呂恆的目光,滿是讚歎的神色、
單憑這兩句,他不得不承認,呂恆比他要強得多。
“莊生曉蝶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飄逸華麗的辭藻,和文筆中流露出的那種辛酸而又迷惑的情境。在這一刻,讓蕭致遠已經徹底沉浸在了這錦瑟中。
不知何時,周圍的學子們也紛紛聚了過來。他們眼裡已經沒有了焦慮,也沒有了嫉妒。他們只是靜靜的看著不斷在之上游走的筆端,還有弊端下那一個個妙筆生花的辭藻。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最美妙的意境,最奢華的情景。最純真的感情,最苦澀的記憶。圍觀的學子們,從這些詞彙中,感受到的情景,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的確是被這詞震動了。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當呂恆收起了毛筆後,蕭致遠也輕輕的吟誦完最後一句。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呵呵!哎!”隨後,蕭致遠又唸了一遍,然後在心裡細細的品味著這詞。
最終,他仍然是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顫抖著手,拿起了桌子上的詩歌。
繁複看過幾遍後,他退後一步,深深的對呂恆鞠躬一禮:“呂兄高才,蕭某佩服!”
而不知在什麼時候,張文山和寧王爺也從上面走了下來。
“我來看看!”張文山走進人群后,急不可耐的對蕭致遠道、
蕭致遠連忙將詩作送上,然後仍然是一副佩服之極的目光,看著呂恆。
張文山在細細品味之後,他眼裡滿是驚喜之色的看著呂恆,然後又低頭看了一番詩作。最終,他嘆了一口氣道:“本以為,詩歌一道在太平賢王后,便沒落了。不曾想,今日卻見如此佳作。哎,永正這錦瑟,也算是給當年繁榮鼎盛的詩歌一道,畫上了一個最完美的句號了!”
第五十五章 謀之始
這首《錦瑟》是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千百年來,其華麗的意境和朦朧的感覺,被諸多名家津津樂道。可以說《錦瑟》這首詩,是詩歌后期,最為耀眼的一顆明珠。
故而,張文山用為唐詩畫下一個完美句號的極高稱讚來形容這首詩,也是不為過的。
在場的諸多學子門,臉上表情各異。有的是深深的迷醉,有的則是帶著一種疑惑。他們,不理解詩歌中那飄渺空靈的意境,到底從何而來。寓意何物?
手持著宣紙的張文山,仍然在品味這首詞。彷彿是在品味一味從未見過的極品香茶一般。
最後,他有些頹喪的苦笑著搖搖頭,將宣紙小心翼翼的交給身旁的考官,叮囑他要小心保管後。張文山轉過了頭,笑著看了一眼,仍然是一臉波瀾不驚的呂恆。做出了讓在場所有人都側目的動作。
只見張文山將作品交給考官後,輕輕退後一步。雙手作揖,竟然對呂恆行了一禮:“即便是這首詩中隨意的一句,永正也勝過我許多了!”
呂恆無奈苦笑,只好站起了起來。對著張文山雙手作揖。
“張老,你,呵,這又是何必呢!”呂恆苦笑著對他說。
本想著是贏了黃瀚便可,不曾想卻讓張文山這個老頭,出現瞭如此大的情緒波動。
張文山卻固執的搖搖頭,仍然是堅持著行完禮。之後,他才直起身,感慨的看著呂恆道:“永正不必推辭,你受的了老夫這一禮。本以為有生之前,見不到曾經鼎盛輝煌的大唐詩歌,今日你這錦瑟一首詩,總算彌補了老夫的遺憾。呵呵,你受得起的!”
見呂恆哭笑不得的看著自己,張文山灑脫一笑,捋著鬍子呵呵一笑道:果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勝舊人啊。”
諸多學子震驚的看著呂恆,心裡如驚濤駭浪一般翻騰著。
張文山是什麼身份,相信在場的每一個學子都知道。他可是大周第一才子,曾經創造了連中三元的科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