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專心完成屬於他的工作。也就是恢復中倭之間的正常貿易。
江戶已經越來越習慣恢復的貿易。德川幕府的現任將軍德川吉宗對於貿易相當滿意,因為二十幾年前(1708年)富士山爆發,導致將軍直屬領地上的富士山地區盛產硫磺。
硫磺這種東西如果是暴露在自然環境下,會引發很多問題。這些直接去挖掘即可獲得的硫磺本就沒啥成本,卻能夠從這次貿易中換取到大量物資,尤其是大量食物。讓將軍非常滿意。
所以將軍德川吉宗將這條貿易線的貿易點直接定在了江戶而非長崎,就是要把糧食與物資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
聽聞這船隊又來了,德川吉宗問前去聯絡的三條予二,“你是拿來了什麼新鮮東西了麼?”
三條予二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將一個托盤送上。木質托盤在江戶是很常見的,由於倭國是分餐制,所以托盤上可以放食物,放酒,放茶,放信物,放承上的東西。
當然了,如果有需要的話,也會放人頭。
將軍德川吉宗看了看托盤,上面都是大顆的晶體。基本都有小拇指頭肚那麼大,拿起一顆來看看,就見晶體透明度並不怎麼好,雜質也不少。入手份量也很輕,明顯不是寶石。
“這是何物?”將軍德川吉宗問道。
“回稟將軍,這是鹽。明朝的食鹽。”三條予二恭敬又歡喜的答道。
聽到這品相下乘的東西竟然是食鹽,將軍德川吉宗驚到了,“這……是明朝的御守鹽?”
所謂御守鹽很有歷史,據說呢,在大約公元1世紀時被一個叫做“旗木佐佐鹿明”的日本船運工人無意中發現,在一次吃飯時“旗木佐佐鹿明”發現鹽裡面有一種結晶怪異,味道極其辛鹹澀辣,無法食用,因此船運工人將這個鹽用筷子揀出來隨手扔到床下。因為海邊隱晦雜碎的小鬼小妖很多,所以船運工人常常會被鬼壓身。
“旗木佐佐鹿明”自從把鹹澀的鹽扔到床下後,不再有鬼壓身的情況。所以每次做飯時他常把鹹澀鹽選出來分發給朋友。後來日本著名的通靈師賚良要求船工幫助搬運中國大漢王朝運來的書籍藥材時發現有些船工的身上沒有任何濁氣。而有些身上有大量小鬼依附身體。所以叫來一些船工詢問後知道是因為身上攜帶一種鹹澀的鹽,故此賚良將此鹽命名為“御守鹽”,並把“旗木佐佐鹿明”專門請來揀選御守鹽。
到了公元六世紀,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混和了道教咒術與密教佔術,傳入日本。正是日本平安時代陰陽師盛行。此時御守鹽被作為風水佈局、消除邪靈的神物。
這種御守鹽的傳說如果是在中國,那就完全沒人信。但是在倭國,這已經不是說法,而是真正傳承下來的習慣。
尤其是見到這樣大顆粒的結晶食鹽,將軍德川吉宗難免會驚訝。畢竟這也是人類的習慣,大就是美。
看了一陣這些大顆粒的食鹽,將軍問道:“既然是明朝送來的,這個價錢如何?”
在倭國,霍崇的政權是被視為明朝,而並非是一個全新的政權。當然,倭國也根本不在乎這看法是否準確。與那虛無縹緲的政治相比較,食鹽價格倒是更重要的。
“回稟大人,明朝的這種食鹽價錢比江戶的鹽田要便宜很多。”三條予二答道。
就在將軍對這樣的產品在意之時,馮玉寬一身飛魚服,在長期留守人員引領下到了倭國這邊的鹽田。
眼見倭國低矮的製鹽工人用人力一桶桶地將海水搬到附近的鹽田,馮玉寬已經有些呲牙咧嘴。與馮玉寬一起來的觀察員也直嘬牙花子。
其實說起來這也是大哥不笑二哥的事情。不久前中國也不是沒有這樣的鹽田。也就是霍崇這邊的機灌鹽田搞出來,才解決了這些問題。
但是正因為華夏朝廷的山東鹽場搞定了這個問題,所以大家才覺得格外自豪。
在倭國這邊,運上岸的海水會被澆入滿是海沙的鹽田內。等海風以及太陽將鹽田內的沙曬乾後,製鹽師會將這些“鹽泥”收集起來並再次加入海水調和成鹽分含量非常高的滷水。之後滷水會被注入巨大的鍋內進行長時間的熬製蒸發水分,直到完全脫水只剩柔軟且白皙的海鹽。
“馮大哥,咱們往這裡運煤,會不會賺錢?”觀察員忍不住問道。
馮玉寬登時覺得這傢伙還是個小精靈鬼呢。不過想了想,馮玉寬答道:“運煤過來是為了製鹽。咱們直接把鹽運過來,豈不是更省事?”
觀察員聽了之後恍然大悟,連忙稱讚馮玉寬有見識。
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