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褚遂良這些前輩還差一大截子。”提起筆,用小楷把使用說明重抄一次。

歐陽詢和褚遂良是唐初著名的書法家,影響非常深遠。歐陽詢的歐體到現還是我們模仿的範本。

有了吳兢的幫忙,這包裝的事情算是解決了,陳晚榮很是高興。許久以後,當陳晚榮取得巨大成功,回憶起這件事很是感慨的道:“在當時,我只是想借吳兢先生之手設計美觀的包裝,卻沒有想到吳兢先生的名氣很大,給我的助益遠遠超過我的意料。光是做香皂這事,就讓我提前半年積累到足夠的本金!”

忙完這些天已經黑了,陳晚榮小心的把字收好,本打算好好做幾個菜款待一下吳兢他們。他們來得匆忙,沒有準備好的飲食,但是陳晚榮對自己的烹飪技術很有信心,就算做點農家菜也會讓吳兢他們胃口大開。

世間事有得必有失,陳晚榮今天得到吳兢幫助,收穫頗豐,但是好事到頭了。吳兢和黃伯鳴對化工實在是太好奇了,忙完了正事就纏著陳晚榮討教起化學了。

陳晚榮沒辦法只得給他們講解化學知識。陳晚榮的化學知識豐富,找些入門化學知識給他們講,饒是如此也是聽得吳兢和黃伯鳴如痴如醉,驚訝無已。

當陳晚榮說到升火時用扇子扇或者用吹火筒吹可以使火燃得更旺,黃伯鳴有點好笑,心想這是常識,用不著講的。他的好笑心情沒有持續多久就給陳晚榮的問題難住了,陳晚榮的問題也很簡單,就一句話“這是為什麼?”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吳兢黃伯鳴這些古人卻無法回答,不得不向陳晚榮請教。

陳晚榮告訴他們這是因為空氣中有氧氣,不論是用扇子扇,還是用吹火筒來吹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加快空氣中氧氣與柴禾的接觸,加劇燃燒反應。

就這麼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居然有如此學問,吳兢和黃伯鳴驚異不已,讚歎不絕。

旁聽的陳再榮想到兄長如此有學問,一臉的自豪。

陳老實夫婦去灶間做了飯菜端上來,吳兢和黃伯鳴對化學是食髓知味,興趣正濃,哪裡有心情吃喝,胡亂吃了又纏著陳晚榮討教起來。

一直到了深夜,三人抵足而眠方罷。

第二天,陳再榮起了個絕早,趕去學館。吳兢和黃伯鳴興猶未盡,沒有歸去之意。吃過早飯,二人跟著陳晚榮做香皂,忙前忙後,和泥腿子沒有區別。

用豬油做香皂這事實在太過神奇,當加入火鹼溶液之後,豬油慢慢消失,看得吳兢二人目瞪口呆,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這事太過好奇,要是換個人肯定是追根究底,要問個明白。二人知道這涉及到技術機密,只看不問,實在是難得。

要是吳兢開口相詢的話,陳晚榮得他的幫助極大,不得不回答。若是回答了,又有技術外洩的風險,二人如此知機識趣倒讓陳晚榮省了不少事,不用擔心洩密。

用豬油做香皂這事看起來簡單,其實很複雜。溫度的控制,鹼液加入,都得把握好,以吳兢他們所知的那點化學知識還不可能破解技術,更別說火鹼溶液還是早就配好了的,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只知道這水很神奇。

吃過午飯,二人這才告辭,陳晚榮一人送了兩塊香皂,二人心滿意足。

吳兢對陳晚榮的幫助特別大,陳晚榮自然是要相送,臨別之際,陳晚榮取出吳兢解的栽樹題的紙張請教起來:“吳先生,若我所料不差,這題不是先生一人所解,不知道我有沒有說對?”

事實上這題目之所以能解是因為集中四個人的智慧,陳晚榮這話再正確也沒有了,黃伯鳴就要實話實說,卻給吳兢一扯衣袖,笑著接過話頭道:“晚榮兄何出此言?”

陳晚榮把手上的紙張揚揚,道:“要是我所料不差,應該是吳先生解出十二行,另外四行是借他人之手完成的。而且,這人還是一個女子。”

事實上最後四行正是出自一個女子之手,黃伯鳴打從心裡讚歎陳晚榮的細心。只聽吳兢笑道:“晚榮兄,何以見得?”

陳晚榮指著圖畫道:“吳先生請看,這些筆跡剛勁有力,應是出自吳先生之手。這筆跡娟秀清新,應是出自女子之手。要是我沒猜錯的話,畫完草圖之後,吳先生才正式畫了這張圖,為了不搶她之功,吳先生這才請她畫的這幾行。吳先生,我有沒有說錯?”

十二行和十六行圖大不相同,吳兢人品極佳,知道這份圖很是難得,這才要這位女子畫了四行。事已至此不得不承認了,道:“晚榮兄好細的心思,連這也猜到了。晚榮兄,這位女子可不一般呢,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