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一部份。正是因為吐蕃擁有遼闊地疆域,才能在強盛的唐朝進攻面前屢敗屢戰,沒有亡國。
在中國歷史上,吐蕃自有其特殊性,不得不說。
自古以來,中國最大的邊患來自於北方大草原,秦漢時期的匈奴,後來的鮮卑,隋唐時期的突厥,宋朝地契丹、女真、蒙古,還有現代的羅剎鬼子,無不是從大草原威脅中國的。
為了反擊大草原上地威脅,我們地祖先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戰國時期地趙武靈王擊胡,大破北方胡人、匈奴百萬之眾,給他殺掉的胡人不下五六十萬之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擊胡,並且取得偉大勝利的戰爭。
其後有蒙恬收回河套之地,漢武帝奮擊匈奴,衛青、霍去病橫絕大漠,打敗匈奴。再後來,李靖夜襲陰山,滅東突厥。蘇定方西征,滅西突厥。
這些可歌可泣地英雄故事都是來自於北方,來自於大草原。
青藏高原卻是一個特例,到了唐朝時都沒有一個君王能夠征服。真正對青藏高原大打出手的是漢宣帝,當時因為漢武帝擊破匈奴後,採取戰略追擊策略,經過二十多年的消耗,匈奴再也沒有恢復過來,最終分裂成兩部分。
一部分西遷,這一部分最終滅了西羅馬帝國。另一部分於漢宣帝時期投降了漢朝,這標誌著西漢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當北方邊患解除後,漢宣帝就開始對當時的西羌用兵,趙充國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到了東漢時期,段炯、張煥也是對西羌作戰大勝的兩員名將。
從漢宣帝開始,中國就拉開了爭奪青藏高原的戰爭序幕,只是沒有一個君主能征服這一片土地。就是唐太宗,也只是讓吐蕃暫時低頭罷了。
要是石堡城打下來,唐軍大規模進軍,迫使吐蕃臣服不是問題。要是睿宗地雄心再大點,要是滅了吐蕃,那可是開天闢地以來地一件大事,其功業比起唐太宗滅突厥一點也不遜色。
若真如此,睿宗就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大有為之君!
鳥兒愛惜羽毛,人愛惜名聲,皇帝愛歷史美名,這是千古不易地道理。
睿宗為了自己的歷史美名,不惜得罪太平公主。若是太平公主太過分的話,那麼無異於把睿宗推向李隆基一方。以太平公主的精明,她是不會做這種蠢事,所以,到時她還不得不幫襯著睿宗。
這道理明擺著,要是楊思勖不提醒,陳晚榮真的是想不到,笑道:“多謝楊大人提醒!”
楊思勖搖手道:“陳大人不用謝。這道理,我也是才想明白。陳大人,這好處就不用我再說了吧?”
話都到這程度了,他不說陳晚榮也明白,笑道:“楊大人高見。”事情已經明朗了,陳晚榮心情也不錯。
不過,楊思勖打擊陳晚榮道:“陳大人,結局雖然已經明瞭,不過,斷不會如此順利,必然還有一番唇槍舌劍,你得做好準備。”
太平公主那麼精明的人,肯定要撈取好處,在這撈取的過程當中,就存在很大的變數。比如,她先要試探睿宗的想法,要是睿宗不打算和她翻臉的話,她就要控制住陳晚榮,讓造火炮這事擱置。最好是等到她登基,再啟用陳晚榮來造火炮,既有了歷史美名,也達到打垮李隆基的目的。
這麼做,陳晚榮沒有性命之憂,可是她完全可以把陳晚榮發配邊關,或者找個藉口關在大牢裡。即使如此,陳晚榮也是受不了,不得不小心應對。
一句話,在陳晚榮沒有性命之憂的前提下,陳晚榮的吉凶依然難測。
楊思勖和陳晚榮這番計議,可謂準備功夫做得十足,只是他們錯了,包括太平公主在內都錯了,他們太小看睿宗了。
第七十一章 睿宗發火
陳晚榮和楊思勖來到大明宮,宮門口人流如潮,上至當權宰相,下到九宮小員全都來了。
今天不是朔望大朝,九品官員不應該來早朝,陳晚榮不由得有些奇了:“他們怎麼來了?”
楊思勖也是奇怪:“是呀!肯定是皇上下了特旨,要不然他們不會來。”
按照唐朝慣例,每月的朔望兩天要舉行大朝,在京的官員無論品秩高低都要朝見皇帝。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皇上下特旨舉行大朝。
陳晚榮猜測道:“楊大人,會不會和昨晚上的事情有關?皇上把他們召集起來,警醒一番,要他們長長記性。”
崔鬧的事情不小,用他作“反面教材”,好好訓斥一番群臣,要他們規矩點也不錯。楊思勖點頭道:“皇上肯定是要殺雞儆猴。只不過,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