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一併移交黃季陸;“中國國際筆會”會長一職則在次年交給林語堂。

不過羅家倫退休後健康不見好轉,幾近神志不清。友人形容,向來精明的羅家倫,連盆栽與畫作都無法分辨,幾乎整天在病床上度過。

1969年12月25日,羅家倫因肺炎、血管硬化併發,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享年七十二。一生重要著作有《科學與玄學》、《新人生觀》、《文化教育與青年》、《新民族觀》等。

羅家倫 被政治消磨了五四光芒(9)

羅家倫被安葬於臺北陽明山第一公墓十二區,墓道正面刻有蔣介石所題“學淵績懋”輓詞。家屬與學生並將羅家倫於1934年親筆所書的《玉門出塞》歌詞刻在墓旁石碑上,以為紀念。

羅家倫生前與張群、王世傑等約定,願將個人收藏的明末書畫捐贈臺北“故宮博物院”。1976年3月,羅家倫###張維楨在美國託夏功權將八大山人《山水軸》、石濤《自寫種松圖小照卷》、《詩畫舍裝卷》、石溪《巖穴棲真軸面壁圖軸》攜帶回臺,捐贈臺北“故宮博物院”。其中《詩畫舍裝卷》中的《海宴河清冊》最為珍貴,這是石濤為康熙南巡特別進御的珍品。

1995年11月,為慶祝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七十週年,羅家倫女兒羅久華、羅久芳又將羅家倫三十六件收藏無償捐贈臺北“故宮博物院”,其中部分是羅家倫遠赴國外,費心收集因戰亂流落在外的人物畫。這批歷經戰火輾轉回到臺北“故宮”的珍品,包括唐朝周房的《調嬰圖》、宋代蘇軾的《雨竹》、元代趙孟兆頁 《蘭亭休憩圖》、馬遠的《松溪清眺》、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雲山煙雨圖》、明末清初石濤的《詩書畫三絕》等。羅久華說,羅家倫擔任數十年臺北“故宮”常務理事,有深厚感情,加上古董脆弱,書畫不易重裱,與其私人收藏,不如捐出讓更多人欣賞。

1997元月,張維楨再捐贈臺灣“中央研究院”共一百一十四件道光、咸豐年間外交史料,都是羅家倫在歐洲遊學時蒐購的。絕大部分是鴉片戰爭前後廣東各衙署與西洋人交涉的史料,可藉此瞭解19世紀中葉澳門因華洋雜處所衍生的道德、司法、商務、關稅等糾紛。

“五四”成名光芒 讓政治消磨殆盡

據聞當年北大入學考試後,胡適批閱羅家倫的作文試卷,給了滿分。招生委員會翻閱他的成績單,卻發現數學零分,其它學科平平。主持會議的蔡元培愛才,還是同意破例錄取。也有一說,錢鍾書於1929年報考清華大學時,國文特優、英文滿分,但數學也只考了十五分。閱卷老師報告後,擔任清華大學校長的羅家倫立即破格錄取這位大才子。

羅家倫白話文章寫得好,很少有人質疑。除為“五四”起草行動宣言外,在抗戰時期為鼓勵青年抗日意志所寫的《新人生觀》,直到今日還有相當影響力。

羅家倫早在學生時代即鋒芒畢露,識才、愛才、惜才,得高位時不吝於拔擢人才;於五四同儕中,他的政治關係佳,但優遊於政治,讓他的光芒日趨黯淡。

如果不談政治傾向,羅家倫不失一位愛國主義者。他曾回憶,辛亥革命前,父親同情革命黨,袖中藏著鄒容所著的禁書《革命軍》回家給他閱讀,激發了他的愛國情操與信念。

抗日戰爭開始後,擔任中央大學校長的羅家倫,認為中國國難深重,中華民族已臨生死關頭,國立大學當然要對民族和國家盡特殊使命,要為中國建立“有機體的民族文化”。他提出“誠、樸、雄、偉”,以勉勵中央大學學生,強調對學問要有誠意,學術氣象務求樸厚崇實,必須一改宋朝南渡以來的柔弱委靡風氣,求中華民族的大雄無畏;併力求偉大崇高,從整個民族文化的命運著眼,放棄門戶之見,不再故步自封。

即使日軍連番轟炸,他也始終堅持認為學生必須正常接受教育,心智不能動搖;還在日軍炸彈轟炸的學校遺址上辦公,藉此要求學生要時刻把民族存亡的念頭放在胸中。

羅家倫雖居要職,辦教育的成績卻比不上好友傅斯年的壯闊與輝煌。回顧早年在清華大學,羅家倫銜命將“庚子賠款”成立的清華基金改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管理,為清華迴歸###管轄打下基礎,他卻因作風專斷,在兩年後匆匆下臺。

同樣出身北大的知名學者毛子水回憶,羅家倫性格熱情、奔放、積極,做事活躍。出掌清華大學期間,為爭取最好的教授不遺餘力,他挾豐厚資源以及萬般爭取的誠意,用水磨功夫不斷死纏,把在南開大學任教的蔣廷黻挖到清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