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謝耶維奇。
小彼得房間的內室裡擺滿了玩具:木馬、皮鼓、小炮、特製樂器、弓箭、鈴鐺。彼得常常跟隨父母,由眾侍僕前呼後擁著,到修道院去做禱告,或者到莫斯科近郊的行宮去。到了3歲,彼得有了一輛小型的描金馬車,每當舉行盛大的出遊時,人們就把他安頓在這輛馬車裡。
幾匹小馬拉著馬車,後面簇擁有一群步行的和騎馬的侏儒。王子們都有若干年齡相似的孩子陪他們玩耍,那些侏儒也得參加他們的遊戲。侏儒們用自己的滑稽舉動和扭捏作態博取王子們的歡心。他長著捲曲的暗栗色頭髮,一雙大大的黑眼睛,豐滿的粉紅色面頰。他身子結實,行動和思維都很敏捷,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見什麼都想弄個明白。他的健壯的體格與活潑的性格,使周圍的人讚歎不已。
沙皇的其他孩子在襁褓時代,就顯露出醜陋和衰頹的跡象,而這次生下的則是一個健壯、美貌和活潑的孩子。這些優點使宮中愛說閒話的人們私下對彼得的血緣議論紛紛。
一些人隱晦地暗示,上了年紀並因疾病折磨而身體虛弱的沙皇,在暮年是不可能養出如此健壯的兒子的。人們甚至點出了彼得的真正生父:要麼是大主教尼科納;要麼是十分接近陛下和納塔利婭的蒂科納·斯傑什涅夫。
一次晚宴上,小彼得痛苦地問別人:“請你告訴我,誰是我的生身父親呢?”
克里姆林宮是一座牆上築有堞垛的城堡,位於首都中心。它過去是莫斯科王公們為了抵禦敵軍和老百姓的*而修建的。在這兒,住著沙皇和大主教,是整個民族的心臟。
每當歷史上的重大時刻,人群便湧向這聖地,盡情地表達他們的歡樂、憂慮和憤怒。
在戰爭年代,克里姆林宮是一處要塞;在和平時期,它對所有來訪者開放。
天剛放亮,各色各樣的參觀者便跨入宮門,然後在高懸於他們頭頂之上的聖像下脫帽致意。
人群中有帶著訴狀的農民,有殘廢的乞丐,有專門來探望大主教的僧侶,有奔忙於各行政衙門之間的文書,有趾高氣揚的射擊軍,有賣糕點的商販,有扒手、攢頭瞧熱鬧的閒漢,還有在大風中等著替人撰寫請願書或情書的代書人。
宮內幽暗且寂靜。拱形低矮房間的四壁被煙燻得發黑,但均裝飾著壁畫、動物皮和綢緞;柱子上,繪製了奇形怪狀的*圖案,金黃硃紅兩種顏色交相映襯;走廊上,每隔很長一段距離,閃爍著一盞油燈。
少年曆兇險(3)
在這令人窒息的氣氛中,在一條寬闊的大炕上,躺著奄奄一息的沙皇費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這一年,他剛剛20歲。幾年前,老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諾維奇將皇位傳給了他。當了沙皇后,他那瘦弱的身體越來越乾枯了。
沒想到,死神這麼早就降臨了。
他的心差不多已經不跳了,人們把他放在聖像下。他兩腿浮腫,如同兩段木頭,肚子也鼓起來了。人們召來了一位外國醫生,醫生把他腿上的積水抽掉,沙皇安靜下來。他眼窩發黑,鼻子發酸,有一會兒他嘟嘟囔囔地囁嚅著,可是誰也聽不懂他說的是什麼。宮殿的另一頭,拱頂底下的陰影裡,一大群皇親國戚正在悄悄地議論著繼承人問題。
誰來繼承他呢?弟弟伊凡嗎?他快16歲了,但神智混亂,為了辨認周圍的事物,還得用一個手指艱難地撥開自己的眼瞼。
異母弟弟彼得呢?他活潑、熱情、聰明,然而還不滿10歲。該遵循長子有繼承權的法規嗎?還是根據身體和智力來處理這件大事?費多爾猶豫不決。不過,他強烈地傾向於選擇彼得。
整個莫斯科都注視著克里姆林宮,人們正在一片神秘莫測的氣氛中猜想著國家的前途。
費多爾三世的親信們正憂心忡忡地等候著從病人房中傳出的各種資訊。以相同的利害關係為基礎而組合的各種集團出現了。人們悄聲低語地策劃著陰謀。在帷幕後面,大家都膽戰心驚地期待著,因為無論是伊凡即位還是彼得登基,對各自的擁護者來說,都意味著興盛或衰敗。
伊凡是瑪麗·米洛斯拉夫斯基的兒子,他的後面,是整個米洛斯拉夫斯基集團;彼得則是納塔利婭·納雷什金的兒子,他的後面,是整個納雷什金家族。
作為米洛斯拉夫斯基集團的首領,肥胖的索菲婭公主正坐立不安。她藉口費多爾生病,寸步不離開他的床邊。她把沙皇的年輕妻子從他身旁攆走,並以照顧病人為名,在費多爾的耳中灌輸了完全出自她私利的考慮。
索菲婭指出,既然費多爾是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