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地刺向自己的腹部,鮮血頓時噴湧而出,小白龍倒在地上現出了原形。就在此時,天空突然烏雲密佈、電閃雷鳴,下起了暴雨。暴雨過後,平原上多了一座大山,山腰處還有一條兩米多高的岩石帶繞山一週,從遠處看就像巨龍盤旋在山上。小白龍噴出的鮮血則變成一股清泉,泉水清澈甘甜,取之不盡。
小白龍死後,深愛著他的藥姑終身未嫁,將全部心思用在為民治病療傷上。但遺憾的是,她行醫一生,始終沒有采集到白果(銀杏)葉,貽誤了許多治病的良機。於是,她效仿小白龍,一心想在死後化作白果樹。玉帝被藥姑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作法讓她變成一棵白果樹,永遠生長於村裡的廟旁。
如今,關帝廟的東側矗立著一棵樹圍約3�6米、高約30米的白果樹,儘管此樹紮根于山石土壤之中,卻枝繁葉茂,當地百姓經常採摘樹葉治療疾病。據說,這棵白果樹就是藥姑的化身。
九、藥山的傳說
藥山位於濟南的西北部,北依黃河,南與北馬鞍山相對,西為平疇沃野,海拔125米。藥山共有九個山峰,好似形態各異的蓮花,所以又有“九頂蓮花山”之稱。據史料記載:藥山曾經是我國古代醫聖扁鵲的採藥地。元代於欽在《齊乘》中寫道:“藥山,出‘陽起石’,效極佳,可入藥。”
關於藥山,如今還流傳著二郎神擔山的故事。很久以前,濟南的北郊是一馬平川。當時天上有十二個太陽,人間好似火爐,大量河流乾涸、莊稼枯萎,百姓們處於死亡的邊緣。後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便派二郎神去“捉拿”為非作歹的太陽。二郎神來到人間,用扁擔挑起大山追趕太陽。每追上一個太陽,他就用一座大山將其壓住。當二郎神挑著兩座大山走到濟南北郊時,感到有些疲勞,就放下擔子小憩。哪知,當二郎神休息之後打算繼續追趕太陽時,那兩座大山竟然生了根。無奈之下,二郎神放棄兩座儲存完好的二郎廟大山,繼續追趕太陽。但是,這兩座大山好像有靈性,在二郎神走後不久就開始增長。隨著大山一天天增長,附近的居民非常恐慌,許多人都離鄉遠走,生怕大山將眾人壓住。後來,大山“生長”的事情驚動了太上老君。他怕大山壓蓋山明水秀的濟南,就圍著兩座大山撒丹藥。從此,山不再增長,太上老君撒的丹藥則在山上生根發芽,生長出半夏、柴胡、千頭菊、遠志、菌陳、生地等多種藥材,兩座大山也被人們稱為南藥山和北藥山,合稱“藥山”。
如今,藥山不但盛產藥材,還柏樹參天、綠蔭綿綿、泉水不絕。特別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山上都要舉行山會(廟會)。屆時,各地的百姓都前來參加,場面極為熱鬧,藥山廟會由此成為濟南的兩大山會之一(另一廟會是千佛山廟會)。
第六章 齊魯英傑(1)
齊魯大地西有泰山,東臨滄海,在海山豪雋之氣的滋潤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凝重的魯文化和空靈的齊文化又造就出一代又一代齊魯英傑。一句“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充分顯示出齊魯英傑對人類社會的信心,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渴求。
第一節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盪、戰爭不斷,出現了多位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為齊魯文明,乃至中華文明的進步作出了獨有的貢獻。
一、軍事謀略家:管仲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叫做管敬仲,潁上人。春秋時期齊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卓越的謀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管仲紀念館
管仲的祖輩本是齊國的官員,管仲出生時家道已經衰敗,生活比較貧困。管仲聰明伶俐,自幼刻苦學習,長大後精通《詩》、《書》,通曉禮儀,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年輕人。但是由於家庭貧困,為了生計,管仲只得四處奔波,相繼做過小本生意、養馬、服兵役……在這段時間裡,他到過許多地方,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社會經驗。
管仲有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叫鮑叔牙,兩人友情很深,曾經在一起經商。經商期間,每次賺了錢,管仲總會多拿一些。對於管仲的“貪財”之舉,雖然別人議論紛紛,鮑叔牙卻從不計較,反而替管仲申辯:管仲不是不講友誼,也不是貪圖金錢,而是家庭貧困,多拿一些錢我情願。後來,管仲在服兵役期間曾多次從陣地逃跑回來,許多人都譏笑他,認為他膽小懦弱、貪生怕死。鮑叔牙聽到後,再次替管仲解釋:管仲並不怕死,只是因為他家中有年邁的母親,如果他有個三長兩短,老母親沒人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