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揮。
富有生命力的形象化語言,不僅使文化程度低的幹部戰士樂於接受,即使知識分子幹部也是難以忘懷的。
一二九師司令部有一位科長,原留學日本,他根據自己在劉伯承身邊工作的親身體會寫道:劉伯承師長“常常教導我們以‘狗啃骨頭死不放手’的精神向工作鑽研,他尤常高呼‘防機關主義作怪’,以警惕自己,警惕全體人員。
1941年初,他向我們提出了四句格言:‘具體的計劃,科學的分工,定期的檢查,適時的總結’作為我們的武器。”
老記者馮詩云經常提起劉伯承對他和林火(太行名記者)在1941年講過:“知識分子要同工農結合。
雙方取長補短則大有作為;如相反,那就要‘糟煮豆豉——桑(傷諧音)泡味’。”
這句四川開縣的歇後語的意思只有四川人才能懂得。
通常的情況下,劉伯承是不怎麼用地方性太強的語言,他很注意對方的理解能力。
由於聽到馮詩云操一口川東話,所以他才說了這麼一句地地道道的家鄉話。
據一位開縣人的解釋:“泡,是生長田邊地角的一種荊棘上結的小果,酸甜可口,開縣稱桑葚泡。
桑葚甜,入藥補虛。
糟用糯米釀成,味香甜酸;豆豉用黃豆釀成,味鹹酥鬆。
兩者都是可口佳品,如混煮則味怪不可入口。”
因此,劉伯承透過這一句家鄉話,表達了兩種型別幹部必須親密團結的觀點使聽者得以長久難忘,事隔半個世紀,馮詩云還能記憶猶新。
以嚴謹、心細似髮著稱的劉伯承,對於那種浮誇、粗枝大葉的作風十分惱火,為了糾正這種不良習氣,有時他還加以辛辣的批評或幽默的諷刺。
在敵後抗戰的太行山上,劉伯承向幹部做報告時講到:“我看到一份情報,寫著敵人集結數千餘人,似欲侵犯我軍模樣。
這種情報毫無用處,空話!究竟敵偽軍各有多少?日軍是什麼番號?偽軍是‘皇協軍’還是匪頑?是從太原、石家莊來的,還是從濟南來的?都不清楚。
敵軍的師團各有特點。
有的擅長山地戰;有的擅長平原作戰;司令官的經歷、戰術思想和性格也有差異。
籠裡籠統說‘敵人集結數千餘人’真是丈二和尚摸不到腦殼!所以我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