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劉伯承師長所宣佈的:“最近一個時期所攻克和毀滅的碉堡,方的圓的、大的小的算在一起,總共100多個。
此外,還打下三個大的縣城,就是廣平、南和與沙河。
成績最好的要算沙河方面,光公司窯、三王村、毛村、秦莊那一塊地方,我親眼看見打下的碉堡就有44個。
敵人傷亡1000人左右,活捉日軍10名,偽軍傷亡將近1000人,俘虜偽軍1300餘人,內有偽自衛團兩個團長、偽高德林部一個營長一個副營長,偽軍反正300餘人。”
。 想看書來
論兵新孫吳戰例邢沙永(7)
“俘獲馬匹100多、長短槍1200多支、輕機槍51挺、擲彈筒6個、迫擊炮2門,子彈五六萬發。”
“鐵路破壞得少些,只有10餘里。
公路,在冀南方面,破壞了主要的幾條,一共五六百里,擊毀汽車10輛、石橋10座、木橋五六座,護路溝填了五六百里,深入內地的封鎖溝填了一二百里。”
我軍傷亡共有四五百人,同敵人兵員損失3000多人相比較,這次戰役打得巧,傷亡小、戰績大。
取勝的原因值得探求。
其實,年初,劉伯承就有發動較大規模戰役主動出擊的考慮。
他深知這支部隊的長處和不足。
春天,一二九師領導部署了部隊整訓,為此,劉伯承帶領司政機關幹部到涉縣西達城三八五旅駐地,親自動員和佈置練兵任務。
經過四個月的苦練,部隊在技戰術方面大有長進,尤其是各級幹部在政治上、軍事上的進步十分明顯。
但劉伯承還不完全放心,在發動邢沙永戰役的命令頒佈前,一二九師在太行區組織了一次為期10天的短期速成教育,內容包括:對據守碉堡敵人的進攻的教育,破壞敵人交通的教育,以及使用擲彈筒的教育。
三八五旅的三個團,新一旅的兩個團和七七二團都參加了學習訓練。
師部組織了5個教育組,每組配備有戰術、工兵和擲彈筒的教員,他們到各團幫助訓練,並帶去大量的教材。
各團都構築碉堡以及鐵絲網、鹿砦、拒馬外壕等障礙物,由各團首長主持訓練,反覆進行實地演習,以掌握三門課程。
戰前,對於進攻據守碉堡敵人實行系統地研究和訓練,在一二九師還是第一次。
劉伯承的教戰結合思想得到切實貫徹,為完成戰役的目標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部隊在實戰中,嚐到了“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甜頭。
三八五旅這次進攻公司窯,從接觸到衝鋒傷亡都很少,運動時很迅速,同(1940年6月)三八五旅攻打劉石崗、樊下曹(當時我軍傷亡指戰員的鮮血曾染紅了村中房屋的牆壁)相比較,對手同為偽高德林部,但此次我方傷亡減少一半以上。
射擊指揮和射擊紀律大有提高,輕機槍射擊一般都是3發到5發,敵人不進入有效射程決不輕易開火,平均每10發子彈命中一個敵人。
部隊的頑強性大有提高,敢於白刃格鬥,刺刀見紅,能在優勢兵力壓迫下沉著堅定。
毛村戰鬥中,300多敵人在密集炮火掩護下,向十三團一營一連發動3次衝鋒,都被我方健兒的反衝鋒一一擊退,他們從中午堅持到黃昏,勝利地完成任務後安全撤退,傷亡僅13人。
勇敢與智慧相結合,才能綻放出勝利之花。
如果沒有一支政治堅定、訓練有素的部隊,即使有周密的戰役部署,那也無法達到指揮員的既定目標。
劉伯承透過教育訓練克服了部隊不足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敵方有堅固工事、火力強大的長處,儘管劉師長沒有引證孫武“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名言,但是從這次戰役的準備到實施的全過程考察,不難體會到:劉伯承把孫子兵法的精華確實融化到他自己的戰術思想裡去了。
邢沙永戰役取得的輝煌戰果,開啟了當時太行區的嚴重局面。
9月17日,太行軍區以武(安)北、沙河、邢(臺)東、邢(臺)西四縣增建了第六軍分割槽,它的北邊是第一軍分割槽,南邊是第五軍分割槽。
這一新建的軍分割槽加強了對平漢鐵路線的威脅和控制。
從發展觀點來看,這更便於太行部隊向南發展,為完全掌握黃河以北的戰略態勢創造條件,併為我軍向黃河以南的豫西地區進軍準備了條件。
邢沙永戰役是太行革命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