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軍第92師、第99師協力肅清歸義、河夾塘、營田一帶殘敵後,前者在新市南神鼎山東側地區集結,策應各方作戰;後者仍任歸義、河夾塘、營田、湘陰一帶原防。
10月9日,薛嶽向蔣介石報告:敗退之敵已潰渡新牆河;從8日上午開始,第72軍向忠坊;第58軍向桃林;第4軍向西塘;第20軍向筻口、新牆河北繼續猛追,各軍除以一部圍攻據點之敵外,主力正向岳陽、臨湘東南地區挺進攻擊中。
雖然第9戰區對北撤日軍的追擊聲勢浩大,但由於各軍在此前都曾遭到日軍不同程度的打擊,戰鬥力並不強,再加上在追擊的過程中各軍之間缺乏相互協調和配合等原因,並未能取得薛嶽所期望的將日軍壓迫至岳陽附近加以殲滅,進而克復臨湘、岳陽的目的。
10日前後,日軍全部退回新牆河北岸,雙方軍隊又恢復了戰前的對峙態勢。
在整個會戰期間,為策應湘北主戰場作戰,日軍獨立混成第14旅團於9月22日從九江出發,25日向武寧方向攻擊;第34師團於9月27日擊退錦江北岸之國民黨軍隊,爾後向奉新方向反轉進擊,牽制贛北方面的國民黨軍隊。10月上旬,這兩支部隊也陸續返回原防地。
第二次長沙會戰,歷經月餘,終於落下了帷幕。
。。
日軍作戰計劃(1)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中國士兵乘勝追擊日軍的情景。
1941年秋,日美兩國的談判陷入僵局。日軍大本營於是開始考慮對美作戰問題。9月15日,大本營在召開的各軍參謀長會議上正式通知中國派遣軍:“10月上旬,決定對美國的和戰問題。到10月末完成戰備,從11月左右起,實施南方作戰,從而堅持帝國貫徹中國事變,確立大東亞共榮圈,依靠日、德、意三國條約的方針。”
9月18日,大本營下達了準備南方作戰的命令,並令中國派遣軍調出一部兵力。25日,大本營又發出指示:將“在對中國作戰中發起南方作戰方案”作為中國派遣軍制定作戰計劃的依據;在南方作戰中,從中國抽出的部隊為第21、第33、第5、第18等師團及其他軍直屬隊、航空部隊,另外第11軍的第4、第6師團要集中在華中三角地帶,作為大本營的預備隊;在武漢地區,適當整理襄西、岳陽、南昌附近等地的兵力,收縮作戰區域,在確保武漢周圍要地的同時,集結若干預備兵力;若蘇聯參戰,首先從華北方面呼叫3個師團,從武漢地區調出第3師團和必要的軍直屬部隊,另為該地區增加1個混成旅團。
按照日軍大本營的設想,第11軍原定的作戰任務就將發生重大變化。1938年10月日軍佔領武漢後,日軍大本營給第11軍下達的任務是:協同海軍確保自岳陽至長江下游的交通,以武漢三鎮及九江為根據地,摧毀敵之抗戰意圖;作戰地區大體上限定於安慶、信陽、岳陽及南昌之間。
阿南惟畿此時自然不情願大幅度收縮作戰地區,白白放棄已吃到嘴裡的“肥肉”。其直接領導中國派遣軍也不甘心,而且他認為,收縮第11軍的作戰地區,應依南方軍的作戰成果而定,特別是宜昌,它是封鎖重慶的關鍵地區,暫時不能將其放棄。
大本營在獲息中國派遣軍的這一意見後,沒有馬上做出答覆,而是指示第11軍來具體研究這個問題。但中國派遣軍派往大本營的作戰參謀已向第11軍透露了“大本營讓放棄宜昌”的意見。無奈之下,第11軍在經過反覆研究後,向中國派遣軍總部提出如下報告:
軍按照大本營計劃,隨著第4、第6師團的轉調和第3師團的準備轉調,撤離南昌、岳陽和宜昌。有必要縮小信陽、九江、德安、蒲圻、沙洋等佔領區。但如果在下述條件下,到明春保持襄西地區,是可能的。
(1)停止第13師團的三單位制改編。
(2)第3師團雖改編為三單位制,但不減少人馬。
(3)在明春以前大本營不呼叫第3師團。
(4)給我軍增加1個支隊(4至5個大隊)。
中國派遣軍總部在接到第11軍的報告後,於11月4日致電大本營:在抽調出第4、第6師團,同時準備抽調軍直屬部隊的情況下,給第11軍增加1個獨立混成旅團;暫不抽調第3師團和暫不將其改編為三單位制;不改編第13師團。
中國派遣軍總部還在電報中力陳不應放棄宜昌的原因:
宜昌為我軍佔領地區中對重慶施加壓力的惟一要地,現又牽制其周圍的敵精銳部隊主力。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