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相應對策提供寶貴的洞見,這就是我們希望得到的一切。
當我說現狀可知(不同於未來)的時候,我並不是說這種認識是自發產生的。就像與投資相關的大多數東西一樣,它需要付出努力,而它是可以實現的。以下是我認為在認識現狀過程中的幾個重要方面。
我們必須對現在發生的事保持警惕。哲學家桑塔亞納說過:“忘記過去的人註定會重蹈覆轍。”同樣,我相信那些不知道周遭正在發生什麼的人一定會受到懲罰。
瞭解未來很困難,但是瞭解現在沒有那麼難。我們需要做的是“測量市場溫度”。保持警覺和敏銳,我們就能夠判斷出其他人的行為,並據此判斷我們應採取的行動。
這裡的關鍵在於“推理”(我最喜歡的詞之一)。由於媒體的報道,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每天正在發生的事情。但是有多少人在努力瞭解日常事件背後市場參與者心理與投資環境,並進一步思索我們該如何相應地採取行動呢?
簡而言之,我們必須力求瞭解我們身邊所發生的事情的含義。當其他人盲目自信、積極買入時,我們應加倍小心;當其他人不知所措或恐慌性拋售時,我們應該更加積極。
所以看看四周,問問自己:投資者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媒體名嘴認為該入市還是該出市?新型投資產品是被大眾欣然接受還是避之唯恐不及?證券招股和基金上市被視為致富機會還是潛在陷阱?信貸週期處於資本容易獲得還是難以獲得的階段?市盈率處於歷史高位還是低位?收益率差是收窄的還是擴大的?這些都是至關重要但並不需要預測的東西。我們能夠在現狀觀察的基礎上得到出色的投資決策,而不必猜測未來。
關鍵是要留意類似的事件,讓它們來告訴你該如何去做。雖然市場並不需要你每天都照此行事,但是在極端市場情況下這是必需的,傾聽市場的聲音非常重要。
………市場及其參與者將2007~2008年視為痛苦時期或人生中最寶貴的經驗。當然二者都是對的,但是拘泥於前者沒有太大幫助,理解後者才能幫助人們成為更好的投資者。毀滅性信貸危機就是證明正確觀察現狀的重要性以及試圖預測未來的愚蠢性的最佳例子。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回顧2007年年中金融危機爆發前的那段時間,很明顯,投資者在不知不覺中承擔了過度風險。隨著投資者對股票、債券的態度降溫,資金流向“另類投資”,如私募股權—企業收購—金額之巨已經註定了失敗的厄運。人們對住房和房地產能夠確保收益並能抵禦通脹的觀點深信不疑。低利率、寬鬆條款的資本極易得到,刺激著人們過度使用槓桿。
事後才察覺風險意義不大。問題在於警惕與推理是否幫助人們躲過了2007~2008年市場衰退的全面衝擊。以下是我們看到的某些過熱指標:
高收益率債券和低於投資級別的槓桿貸款的發行創下紀錄。
在高收益率債券中,“CCC”評級債券的佔比非常高,通常這一質量標準的新債券是不能被大量出售的。
為籌集派息資金而發行債務成為慣例。在正常時期,這類增加發行者風險且對債權人無益的交易是很難實現的。
在以債買債的優惠條件下,債務發行得越來越多,而保護債權人的條款很少或者沒有。
以前罕見的“AAA”評級被授予上千種未經驗證的結構性投資工具。
收購需要的現金流越來越多,槓桿比率也越來越高。平均起來,收購公司在2007年支付的美元現金流比2001年時高出50%以上。
公司收購發生在週期性很強的產業(如半導體制造業)中。在謹慎時期,投資者不會在週期性產業中應用槓桿。
考慮以上所有因素,可以得到一個明確推論:資本提供者在競相提供資本,他們放鬆條款和利率,而不是要求充分保護和潛在收益。對善於思考的投資者來說,世界上最嚇人的幾個字—過多的資金追逐過少的交易—恰如其分地形容出了市場狀況。
當過多資金參與競逐的時候,你是能夠分辨出來的。市場交易量不斷上升,交易容易度也在上升,資本成本下降,被收購資產的價格被連續交易抬高。資本洪流是一切發生的根源。
如果你是製造汽車的,並且希望能夠長期更好地把汽車銷售出去(也就是說,從其他競爭者手中搶佔有永久市場份額),那麼你會努力把產品做得更好……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銷售推銷時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說:“我們是更好的。”然而,有很多產品是